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从理论到田间:澧泉安韵实践团上墅乡之行

  2025年7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澧泉安韵实践团走进浙江安吉上墅乡,在青山绿水间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与当地干部对话、探秘生态稻田、线上宣讲环保知识等环节,成员们深入解码“两山”理论的乡村实践,感受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鸣。
  
  与施老师对话:解读“两山”理论的乡村实践
  清晨的阳光漫过龙王村的竹林,实践团成员与上墅乡团委书记施露花语老师展开访谈。话题从这片曾因造纸业喧嚣、如今因民宿飘香的土地切入,施老师指尖划过窗外的青山,讲述着生态蝶变的故事:“从‘砍竹子卖钱’到‘护竹林吸金’,龙王村关停造纸厂的转身,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注脚。”谈及上墅乡“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格局,施老师眼中满是对乡土的熟稔:平原村发展科技养殖的罗氏沼虾,山区村打造带温泉的高端民宿,一条穿乡而过的小路串联起从工业清退到音乐节唱响的转型轨迹。她还提到,大陆青年音乐节将门票收入捐给春蕾合唱团,“绿色发展不只是经济账,更是让山里的孩子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大竹园探秘:探寻稻浪里的生态密码
  午后的大竹园,稻穗饱满,在阳光下泛着生机。实践团成员踩着田埂走进阡陌深处,指尖拂过沉甸甸的稻穗,凉意混着泥土的腥甜扑面而来——这正是施老师口中“一分田”里长出的希望。夕阳为稻田镀上金边时,成员们用镜头捕捉着自然的转场。施老师曾言:“生态保护不是口号,是让每个人看见自己与自然的联结。”
  
  镜头与宣讲:传递从稻田到云端的环保声量
  回到民宿后,实践团成员在线上开展环保知识宣讲。白天在稻田里捕捉到的细节——稻叶上的露珠、泥土里的蚯蚓、村民手中的竹篮,都成为宣讲中鲜活的案例。正如施老师所说:“当年轻人愿意为一片稻田驻足,为一汪清水发声,‘两山’理论就真正扎了根。”
  
  实践感悟:绿水青山的答案在脚下
  当日行程是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行走。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了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正如大竹园里一位老农所说:“以前以为靠山吃山是砍树,现在才懂,把山护好,让稻子长好,让客人想来,才是真正的靠山吃山。”这份答案,写在稻浪里,映在民宿窗棂上,也藏在每个为生态努力的平凡日子里。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持续传递绿色信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澧泉安韵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澧泉科技之安韵社会调查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从理论到田间:澧泉安韵实践团上墅乡之行
  •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丝路箱伴”团探访南京国际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