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武昌理工学院“青骑兵”深入清江畔 为水街民宿擘画特色蓝图

  7月22日讯(通讯员 刘逸飞 刘涌潮 黄珍琦 张伟晨 谢子恒 报道)清江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在鄂西群山的环抱中蜿蜒流淌。7月1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江面,武昌理工学院智创先锋红色“青骑兵”志愿服务团的身影,已然出现在大树垭村对岸的马鞍山村。这支由建筑规划、文旅设计等专业学子组成的团队,肩负着明确的使命:深入调研清江沿岸的民居建筑风貌,为大树垭村与马鞍山村联动打造“清江水街”的宏伟蓝图,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与设计基础。
  团队成员的目光聚焦于沿岸星罗棋布的民居。他们穿梭在古朴的村落间,手中的测绘仪器与速写本记录下每一处动人的细节。在青石板铺就的老巷深处,一座座依山就势、临水而建的吊脚楼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团队成员刘涌潮细致观察着那些历经风雨的木质结构,发现其巧妙运用当地杉木,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结合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悬挑空间,完美适应了清江畔陡峭的地形与湿润的气候。屋顶黛瓦层叠,飞檐灵动,与远处的苍翠山峦、脚下的澄澈江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水墨长卷。
  “这老屋的木雕花窗可是有讲究的!”马鞍山村一位姓张的老者热情地为队员们讲解自家祖屋。窗棂上栩栩如生的缠枝莲与瑞兽,门楣处朴拙有力的吉祥文字,连同斑驳的虎皮石墙基、院角沉默的石磨,都被队员们一一收录。这些饱含岁月印记与民族审美的元素,正是未来“清江水街”不可复制的灵魂。队员黄珍琦感慨道:“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木纹都在诉说着土家族、苗族先民顺应自然、就地取材的营造智慧,这是民宿设计最珍贵的灵感源泉。”
  通过无人机航拍与地面精细踏勘相结合,团队系统梳理了两岸村落的空间肌理与建筑特色。当晚的研讨会上,成员们将实地数据、影像资料与村民口述历史相互印证,展开了热烈讨论。“水街设计必须‘扎根’于清江的文脉!”团队负责人强调。据此,初步方案明确提出:未来的水街民宿与商铺将深度萃取当地吊脚楼干栏结构、坡屋顶韵律与精美木石工艺的精髓;公共空间将有机嵌入石阶、古井、老树等承载集体记忆的场所;景观节点设计力求最大化借景清江的浩渺烟波与两岸的叠嶂青峦。
  “青骑兵”们步履所及,不仅丈量着砖石的尺度,更触摸着土地的体温。此次扎实的民居风貌调研,为“清江水街”构想注入了不可替代的地域基因。当大树垭与马鞍山两村在不久的将来沿清江连缀成珠,焕发新生,人们漫步于融合传统匠意与现代功能的空间里,指尖划过温润的木纹,抬眼望见熟悉的飞檐轮廓倒映在碧波之中——那一刻,武昌理工学子今日在江畔记录下的每一个细节,都将化为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而坚实的铺路石,见证着传统与现代在青山绿水间的深情对话。
作者:刘逸飞 谢子恒 黄珍琦 来源:武昌理工学院智创先锋红色“青骑兵”志愿服务团新闻组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衿传家探行齐鲁,家风浸润乡土中国”——青衿传家
  • 武汉理工大学红领巾小课堂: 用普通话点亮爱国心与民族
  • 警校力量注入基层!人口登记我们在行动
  • 童心绘就抗战记忆 薪火传承红色精神​—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