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田埂跳动”实践团赴潍坊市潍城区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实践迈向田间地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从多样作物的培育现场到合作社的运营中枢,窥见乡村产业多元发展的鲜活实践。

实践团到达目的地后,受到了“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建海的热情接待。马建海介绍,2013年,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在这数十年期间,合作社积极推进先进农机技术与科学的农艺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相结合,成功实现了从单纯农机研发向综合农业服务的战略转型,研究出免耕播种作业法和节水保墒播种法等先进种植模式,并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将“绿野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为解决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随后,实践团来到合作社的核心种植区交流学习,合作社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从事小麦、玉米两季种植。除粮食作物外,合作社还注重种植多元化,例如阳光玫瑰葡萄,贝贝南瓜等的种植。在合作社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合作社种植区参观学习,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向实践团就作物生长展开介绍。队员们围在一旁,有的踮脚观察葡萄的生长状态,有的蹲下身翻看南瓜的叶片,并记录下“疏果技巧”“有机肥配比”等细节,且不时与技术员交流提问,在与作物的近距离接触和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交流下,读懂了“好果子不仅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参观完合作社的种植区后,实践团成员与合作社理事长马建海就“探寻‘绿野模式’成功背后的密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成员们从对话中了解到,从农机手逆袭农业带头人,马建海用33项专利硬科技成功打造“绿野模式”,托管3.2万亩农田破解土地零散化,推出“社社合作”模式,与村集体合作社采用保底加分红的合作模式,农民能够以土地入股,享受红利,同时引入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此次交流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现代农业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靠力气吃饭”,而是充满科技含量、蕴含无限机遇的广阔舞台。农业现代化的浪潮正涌来,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带着专业知识、技术与闯劲投身其中,在田野间施展才华,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的“三农”篇章。
撰稿:陈加云赵钰展
摄影:施怡池
指导老师:王凯旋张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