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海诺)吱呀——推开三省茶馆的木门,扑面而来的不仅是茶香,更是一段流动的沅江文脉。7月9日,作为吉首大学“物语青年・小桔子阳光成长志愿服务团”的一员,我与队友们走进边城茶峒,在这座百年茶馆里开启了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图为 物电院志愿者与非遗传承老师合照
茶馆内,八仙桌、老茶具,古韵盎然。围坐桌旁,随着滚烫的开水注入杯中,精选的黄金茶芽缓缓舒展,清雅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仿佛在为我们这群年轻的来访者“洗尘”。茶香还在鼻尖萦绕,身着盛装的非遗表演者已翩然起舞,一曲悠扬婉转的《大苗山》随之唱响,苗寨独特的风情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歌声舞姿未歇,苗剧《车过苗寨》紧接着登场。这部充满乡土气息的剧目,深深叩击了我们的心灵。留守儿童与母亲车站离别时那无声的泪珠、苗绣上每一针一线编织的纹样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青年人对留乡还是离乡的徘徊与抉择,这些鲜活的细节让我们看到:沅江文脉不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苗家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剧中人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之惑,恰是我们这代青年正在思考的命题。
图为 迎宾舞
身为新时代青年,唯有亲身走进历史的肌理,才能真正领悟文化传承的使命。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要让传统与现代展开对话。就像沅江水滋养着两岸生灵,文化长河也需要我们这些“小桔子”的浇灌。在这个夏天,我们不再是讲台下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历史的亲历者、文化的触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