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转间感受非遗魅力
光影流转间感受非遗魅力
7 月 10 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青禾志愿服务队响应 “非遗进校园” 政策号召及三下乡实践活动倡议,走进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中心小学,和专注于仙桃文化传承的麦影拾光团队合作,以 “云协作”的模式开展 “非遗皮影戏进校园” 文化体验活动,40 多名学生通过 “理论 + 实践 + 展演” 沉浸式学习皮影戏从而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理论讲解:剖析非遗传承现状
活动伊始,青禾志愿者把“老手艺的新故事” 作为主题并进行讲解。以麦影拾光团队提供的仙桃老艺人雕刻皮影的特写影像为载体,表演着刻刀在牛皮上流转的清晰轨迹;方言唱词片段里,独特的韵律让学生们忍不住小声模仿;在“皮影戏 + 短视频” 创新案例中,年轻传承人对着镜头演示皮影操控的画面,引得后排学生踮起脚尖张望。3 分钟的短视频里,牛皮浸泡后泛着的水光、去毛时工具划过的弧度、晾晒时在竹竿上飘动的形态,一步步将 “一刀一刻皆功夫”的技艺精髓呈现在学生眼前。

图为志愿者讲解皮影戏。刘慧怡 供图
“一刀一刻皆功夫”的技艺精髓“全国专业皮影戏班社已不足 200 个,好多流派快没人传了。” 志愿者举起一张半成品皮影,指尖划过雕刻的纹路,“但你们看,仙桃麦影拾光团队用镜头记录老艺人手艺,福建漳州把皮影戏放进课堂,这些都是在给老手艺找活路。” 土门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刘攥着衣角小声问:“我们也能帮上忙吗?” 志愿者笑着晃了晃手中的雕刻工具:“你们今天画的每一笔,都是在给老手艺续力呢。” 
图为志愿者展示麦影拾光团队拍的照片。汪灿杰 供图动手实践:协作制作皮影作品实践环节,环保卡纸、安全剪刀等工具刚分发完,学生们就围坐成圈忙活起来。参考提供的经典纹样图谱,小王在卡纸上画了只长耳朵兔子,耳朵边缘特意剪出锯齿状花纹,“这样影子投在幕布上会像在动”;隔壁桌的小李正专注地给铠甲战士的鳞片留镂空,“志愿者姐姐说这样透光更好看”。
“老师,胳膊怎么才能弯呀?” 五年级学生小张举着半成品举手,志愿者立刻蹲下身,用手指在卡纸肩关节位置点了点:“像我们胳膊能弯一样,这里留个小孔装两脚钉就行。” 剪裁弧形轮廓时,不少低年级学生剪得歪歪扭扭,志愿者握着他们的手示范:“咱们不动剪刀动纸板,慢慢转着剪。”10 分钟后,张诺诺举着流畅的兔子耳朵欢呼:“我剪好啦!”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共同制作皮影戏角色。赵敬扬 供图光影舞台:传统艺术的青春表达教室里,互助小组的笑声此起彼伏:五年级学生主动帮低年级同学在硬纸板上打孔,动作快的学生则教同伴给皮影涂渐变色。40 分钟后,憨态可掬的小熊、威风凛凛的古代英雄、贴满闪片的卡通人物等 30 件作品陆续完成。
“光影舞台” 早已搭好 ——白色涤棉布挂在黑板前,拉上窗帘后,手电筒的光从幕布后透出一片亮区。第一组学生上场时,皮影离幕布太近导致影子模糊,台下立刻有人喊:“远一点!” 志愿者在旁提醒:“保持 30 厘米,轻轻拉线。” 很快,幕布上的兔子蹦跳着,耳朵随动作晃动;铠甲战士挥起长枪,影子威风凛凛,引得台下掌声雷动。
活动尾声,四组学生合力呈现 “六一快乐” 主题皮影秀。“六” 字组的学生控制着笔画左右移动,“一” 字组调整角度让影子更直,配合着台下的计时,四个汉字依次闪现又连成整体,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们共同演绎皮影戏。王哲霖 供图“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从书本里走了出来。” 土门镇中心小学闻校长说,“麦影拾光团队的案例让孩子们明白,传承不只是学手艺,还能像拍短视频这样创新。” 青禾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联动文化传承力量,让更多乡村孩子感受非遗魅力。(通讯员 王哲霖 刘天赐)
作者:青禾---爱之舟志愿服务队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