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红心润童梦,文化启新航

盛夏的气息愈发浓郁,阳光如金色的丝线,毫无保留地洒在大地上。2025年6月25日,天空湛蓝如宝石,没有一丝云彩,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的成员们,眼神坚定而明亮,心中满是对幼儿教育的热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他们迈着坚毅的步伐,朝着拥翠园社区幼儿园进发。
 
为了以文化为种,育童心成林,实践队员们在活动开展前两周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他们精心策划,设计了故事会与积木搭建这两个独具匠心的环节。以故事为舟,载着孩子们在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以积木为桨,助力孩子们在想象的世界里翱翔,用最通俗易懂、纯真质朴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文化启蒙的种子。
 
队员们深入钻研《幼学琼林》《三字经》等蒙学经典,从中汲取灵感,将“班门弄斧”这一经典典故改编成儿童情景剧本。为了让剧本更贴合孩子们的认知和兴趣,他们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每一个情节和台词。同时,设计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动画和欢快的音乐,为孩子们营造身临其境的故事场景。队员们还发挥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手工制作了鲁班人偶、斧头模型等教具,精心挑选材料,雕琢每一个细节。甚至准备了“神秘工具包”,里面有刻着精美纹样的木块、能拼接成小凳子的竹片等。在他们看来,传统文化教学不应是课本上的铅字,而应是孩子们指尖能触摸到的温度,让典籍里的文字在童真中萌发新芽。
 
故事派对:让谦逊好学在心中撒欢
故事会环节,志愿者们化身精彩故事的主讲人,声情并茂地讲述“鲁班门前舞斧弄巧”。他们的声音时而激昂,仿佛将孩子们带到热闹的木匠作坊,感受年轻人炫耀斧功的骄傲;时而低沉,让孩子们体会年轻人劈裂木料后的尴尬。当年轻人自恃技艺高超在鲁班面前炫耀时,孩子们攥紧小拳头,满脸紧张;当年轻人羞得满脸通红时,教室里响起善意的笑声。
 
随着故事推进,氛围渐入高潮。实践队员适时提问:“如果是你们,会怎么向鲁班爷爷学习呀?”这个问题如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孩子们的思想涟漪。他们争相举手,小手如林。有的孩子认真地说:“我会先认真看鲁班爷爷怎么做。”有的孩子诚恳地说:“我要说‘请鲁班爷爷教我’。”稚语童声中,谦逊与好学的种子悄然萌芽。实践队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故事启示,让智慧种子在温暖的故事滋养下茁壮成长。
 
积木搭建:激发文化创造的无限活力
积木搭建创意环节开始时,孩子们怀着好奇与期待,略显拘谨地摩挲着彩色积木。他们的眼神里交织着好奇与试探,思考着这些小积木能创造怎样的奇迹。实践队员以“万物由心造”为引,为孩子们推开想象的大门,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独一无二的积木世界。
 
在队员鼓励下,孩子们放开手脚开始创意之旅。“小建筑家”搭建出高耸入云的城堡,城堡有精美花纹和飘扬的小旗,他说这是自己的梦幻王国。“小赛车手”拼出造型奇特的汽车,车身色彩斑斓,车轮大大的,仿佛能带他探索世界。还有几个小朋友合作搭建了美丽花园,里面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翠绿的草地和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在花园里嬉戏玩耍,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帮忙、协作搭建。他们递积木、扶作品,分享创意,教室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当积木承载着城堡、飞船和花园的秘密时,传统文化在童心里活了过来。原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文化造梦家,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活动尾声:展望文化教育美好未来
活动结束时,夕阳余晖洒在幼儿园操场,给校园披上金色纱衣。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依依惜别,孩子们拉着队员的手,眼神满是不舍。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实践队员们感慨万千。他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不是标准答案的灌输,而是点燃思维的火种;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知识传递,而是在童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这场活动让实践队员重新审视教育本质,意识到每个引导都可能影响孩子成长轨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将以此为起点,探索传统文化教育创新路径。他们计划用更多样形式、更灵活方式,在更多孩子心里播撒文化种子,以红心绘就文化长卷,用童心叩响未来之门,为孩子成长铺就充满文化底蕴的康庄大道。
 
作者:张思怡 马玉洁 姚欣妮 来源:“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绘'味家乡﹣﹣家乡美食插画行动"暑期团队社会实践
  • 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赴灵丘县社会实践队实践纪实
  • “耕培”科普进酉阳,童梦“启润”探自然
  • 【2025暑期“三下乡”实践:纸杯动画,情连童心】
  • 【2025暑期“三下乡”实践:手随光动,情寄童声】
  • 潮间探贝人:青年力量助推泥蚶养殖,探索高效可持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