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岭寻红铸初心,课堂传火砺青春
踏岭寻红铸初心,课堂传火砺青春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大思政课
2025年7月6日-7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前往鸡心岭进行实地调研,并策划进行红色主题班会活动,开展了一堂融合当地文化、深入浅出的“大思政课”。
踏险峰、寻红迹:鸡心岭调研播下思政种子
7月6日晚,志愿者队伍到达鸡心岭,进行鸡心岭调研活动。团队于19:15分到达红三军战斗遗址,他们经过陡峭的山路,看到艰苦的环境,学习了解到红三军不畏艰险翻越鸡心岭的红色故事;并于19:30到达三省界碑处,直观地感受到“自然国心”带来的震撼,在陕、鄂、渝的交汇中体会重庆巫溪本地的特色文化。
融见闻、创形式:红色班会让调研成果“落地生根”
7月7日,鸡心岭实地调研后的第二日,志愿者们便即刻策划开展了一场关于鸡心岭的红色主题班会课,将昨日的调研进行“连接”与“转化”。
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志愿者们在调研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第二天班会内容的直接来源和鲜活素材。他们将调研的见闻:红三军战斗遗址、三省界碑等景点及红军洞、红三军战斗遗址背后的红色文化故事转化为班会中的具体形式,带领同学们用一条经过鸡心岭各个景点的路线串起班会流程,使他们代入到具体情境中感受鸡心岭的自然风光,并通过收集“红星碎片”的活动形式将鸡心岭背后的红色文化及精神自然融入,促使这些巫溪小学生们思考传承本地红色命脉的重要性。
同时,班会中还体现着情感的“连接”与“转化”,班会主讲人在课上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自己调研鸡心岭并感受红色文化的见闻,情感真挚、引人入胜。这种情感的真实性赋予了班会内容更加强烈的感染力,使红色文化知识更深入人心,引发在场同学们的思考。
润童心、传基因:行走的思政课绽放教育生命力
这堂由实地调研孕育而生、在乡村课堂绽放的红色主题班会,成功构建了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志愿者们善用社会大课堂,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这堂“大思政课”不仅让鸡兴岭的红色历史焕发出新的教育生命力,让乡村儿童从家乡的荣光中汲取红色的养分及成长的力量,也为探索更富实效性、感染力的思政教育模式,特别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红色基因,正在这跨越时空的“课堂”接力中,代代相传。
记者:张驰
摄影:曾馨慧
作者:张驰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