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入户探民生,政策聚暖润民心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之采访残疾人和普通百姓
青春入户探民生,政策聚暖润民心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之采访残疾人和普通百姓
7月8日的徐家镇,蝉鸣声中夹杂着大学生志愿者清脆的敲门声。“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民情,在三个典型家庭中见证了政策阳光如何穿透“最后一公里”。通过与普通百姓、残疾人士的面对面交流,具象展现国家政策在乡村的落地成效,让“政策暖民心”的温度可感可触。
从超市经营者欧女士的讲述中,能清晰感受到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改善很大”的不仅是生活上质量提升,更有门前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升级,这些看得见的改变,让乡村生活的幸福感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政策不仅写在文件里,更体现在每个可见的日常设施上。
“政策是正儿八经的。”胡世银丈夫这句朴实的认可,道出了医疗保障政策为重病家庭筑起的“防护墙”。据大病户胡世银的丈夫表示,职工医保的高比例报销大大减轻了高昂医疗费用的压力,志愿者们持续五年公益补课、走访关怀,更让政策温暖与社会关怀形成合力,为乡村注入温情。
走进蔡杨登家,志愿者们了解了每月670元低保政策、4000元的产业补助、公租房免费居住等相关扶贫补助政策,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蔡杨登兜底了基本生活。尽管曾因户口关联问题多次申请低保受阻,但基层干部反复奔走、完善资料,最终让政策红利精准覆盖,这份“不放弃”的坚持,正是政策“润民心” 的生动注脚。
从医疗保障到生活兜底,从产业扶持到住房保障,国家政策如细密春雨,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村民抵御风险和改善生活托底护航。
青春力量的入户走访,既让外界听见了乡村最真实的声音,更让国家政策在民生领域的实效得以鲜活呈现:它不仅是文件上的条文,更是欧女士口中“改善很大”的生活、胡世银家得以维系的医疗支持、蔡杨登眼中“兜底生活”的保障。这份双向的“探”与“润”,让政策温度直抵民心,也为乡村振兴凝聚起更坚实的民心力量。
记者:彭竹君
摄影:曾馨慧
作者:彭竹君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