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蝉鸣阵阵。7月5日,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科技绘就七彩梦,双语传扬华夏美——智慧课堂进社区"暑期实践团走进月亮岛社区活动中心,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紫色艺术课堂",为社区儿童开启了文化传承与爱国教育的沉浸式体验之旅。
京剧脸谱绘经典 传统文化润童心
“大家听说过用‘声音’变魔术吗?”课堂伊始,主讲老师小文的趣味提问迅速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着一段铿锵有力的京剧唱段“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响起,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课堂气氛瞬间活跃。
“京剧起源于哪里?”主讲老师顺势抛出问题,一年级学生严姚高高举起小手:“老师,我知道!京剧起源于北京,我爷爷特别喜欢听!”稚嫩的回答引发阵阵欢笑,也拉开了京剧文化探秘的序幕。老师以生动的语言梳理京剧起源与发展脉络,从“生旦净丑”的角色行当到五彩斑斓的脸谱寓意,将传统艺术的魅力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炯炯目光中满是对这门国粹艺术的向往。

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画的脸谱作品,程唐和子 供图
理论讲解后,创意实践环节点燃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对照京剧脸谱图案精心绘制。二年级刘子牧笔下的张飞威风凛凛,厚重的黑色凸显出角色勇猛豪爽的性格;三年级吴雨涵创作“"小花脸”则充满童趣,俏皮笔触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一幅幅色彩鲜明、风格各异的脸谱画作,成为孩子们与传统艺术初次对话的珍贵见证。

小朋友们观看京剧视频。程唐和子 供图
双语互动融乐趣 歌舞礼赞赤子心
第二堂课上,主讲老师小雪化身音乐向导,带领孩子们在双语语境中探索音乐世界。从“piano(钢琴)”到“violin(小提琴)”,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跟读,清脆的童声在教室中回荡。为巩固所学知识,一场“单词大挑战”游戏随即展开:随着“Three, two, one, start!”的口令,孩子们快速传递玩偶,音乐骤停时手持玩偶者需准确说出PPT上乐器的英文名称。紧张又兴奋的互动中,孩子们不仅熟练掌握了乐器的英文表达,更在欢声笑语中提升了反应能力与英语运用技巧。
知识学习与游戏互动后,《我和我的祖国》手势舞教学将课堂推向高潮。“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悠扬旋律响起,孩子们紧跟老师示范,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像海和浪花一朵……”孩子们摆动手臂模仿浪花形状,眼神专注而投入。稚嫩的歌声里,虽有表演的青涩,却满含对祖国的敬爱与自豪。他们用歌声与舞姿,献上最纯真的祝福,浓浓的爱国情怀在教室中流淌。

志愿者老师教学舞蹈过程图片。程唐和子 供图
多维育人显成效 青春担当谱新篇
课程尾声,小雪老师带领孩子们跳起欢快的《宝贝宝贝》舞蹈,为“紫色艺术课堂”画上圆满句号。二年级学生李依然拉着老师的手,笑靥如花:“今天的课太有趣了!下次还能教我们跳《我和我的祖国》吗?这首歌一响起,我就觉得特别有力量,爸爸妈妈也都会唱呢!”
“一上午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更在旋律中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最后的舞蹈教学,也锻炼了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这正是我们课程多维发展目标的体现。”实践团负责人王凌紫在采访中表示。
此次“紫色艺术课堂”,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创新采用双语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爱国教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实践团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化艺术之旅,更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下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种子。(通讯员 赵秀文 汪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