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编织时光经纬,文化串联乡土情怀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之参观乡情文化馆
缝纫编织时光经纬,文化串联乡土情怀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之参观乡情文化馆
在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中心小学中的乡情文化馆里,一台老式缝纫机串联起了乡村记忆与文化传承。2025年7月6日9:30,“青春飞扬·融情夏乡”志愿服务队在廖尊位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徐家镇中心小学的乡情文化馆,以“缝纫机”为线索道出的温情故事深化为乡土文化的探寻之旅。
廖校长首先带领着队员们踏入乡情文化馆陈列室,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讲述起早年他担任村小辅导员时的故事。当时物资十分短缺,为了让孩子们的入队仪式有足够的红领巾,他买来红布,用这台缝纫机一针一线亲手裁剪。这小小的缝纫机,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更映照出基层教育工作者用爱坚守、培育幼苗的拳拳之心。
循着缝纫机的故事,廖校长为队员们剖析每件器具的用途,讲述徐家镇的过往,细数特色农产品的故事。而最吸引目光的,当属那面“二十四节气农事历”主题墙。一幅幅融合艺术与生活的画作,串联起二十四节气农事脉络,直观又鲜活地呈现了先辈们顺应天时、辛勤耕耘的智慧。从春耕夏耘的繁忙,到秋收冬藏的满足,每一幅画面都满溢着对土地的敬畏、对自然的顺应。
让队员们印象最深的是一处“民间传承手艺人”展区。展区中,“杀猪佬”“剃头佬”“修脚佬”“裁缝佬”等通俗易懂的文字与一张张生动形象的照片让人更加深刻了解到基层的乡土文化。
包括廖校长在内的“民间手艺人”,以祖先之智匠心独运,用双手编织时光之韵,乡情文化馆的展示,让这些逐渐远去的手艺故事重新走进校园,推动队员们以及小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感悟工匠精神,助力传统技艺在新时代延续脉络、焕发新生活力。
记者:魏楠轩
摄影:曾馨慧
作者:魏楠轩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