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初夏时节,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学生们带着满腔热忱,踏上了前往径游村的支教之旅。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支教活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交流与历史探寻。我们受当地村书记委托,带着对村庄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走进了径游村,与这里的老干部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交流。

一、走进径游,探寻历史足迹
径游村,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记忆的古老村落,用它那质朴而厚重的历史底蕴,迎接了我们的到来。我们的采访目的明确——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儿时故事、习俗等,将这些宝贵的记忆整理成册,传承给后人。
在径游村,我们见到了径游村的村长。他的当选,是18岁以上村民共同投票的结果,这体现了径游村民主、平等的村治理念。村长告诉我们,自他任职以来,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露天茅坑被拆除,自来水接通到了每一户人家,篮球场等活动场所的建设,让村民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改变,都是村长为了服务百姓、改善村民生活而努力的成果,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二、老一辈的回忆与劝诫
在与径游村的老一辈们交谈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纯真而又艰辛的年代。他们讲述了童年的趣事:在田里玩耍、偷摘地里的瓜在水下吃、在河里洗澡玩耍、串门、弄堂乘凉……那些用芭蕉扇或麦秆编的扇子扇风的夏日午后,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谈及生活劳作,他们感慨万千。82年分田到户后,从最初的人力打稻子,到后来的电动工具,再到如今的收割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见证了时代的进步。而当时集体经济下的集体劳作,更是让他们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
然而,老一辈们也有自己的遗憾。因家庭条件有限,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辍学务农。有的甚至在当兵时,因文化水平有限而放弃了留队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诫年轻人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谈到村庄的发展时,村长和老一辈们都充满了期待。他们告诉我们,近年来,径游村已经完成了十八个村的整治工作,建成了美丽乡村。未来,他们希望发展工业园区,传承木槿花等非遗文化,让径游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径游村的故事与发展
此次采访,我们还涉及到了径游村周边村落的故事。晋柳村,一个历经静牛公社、金牛乡等阶段的古老村落,它的历史变迁同样引人入胜。我们了解到,晋柳村曾是商品贸易集镇,金牛巷的繁华景象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集市已经消失,只留下了那段美好的回忆。
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径游村与传化系挂钩,以农业为主,不断改善道路等设施条件。从集体到私营的经济体制变革,更是让晋柳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四、传承文化,共筑乡村未来
通过这次采访交流,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径游村及周边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村民们的热情与淳朴。我们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文化,传承乡村记忆。同时,我们也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五、关爱候鸟,引领成长
由于当地有许多打工子女因父母忙碌而缺乏照顾,我们特别开设了一个夏令营活动。在这个夏令营中,我们不仅辅导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还组织了各种手工制作活动,帮助他们发挥创造力。通过这些互动和学习,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自我表达。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为他们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宝贵机会。

此次我们对径游村的采访交流活动虽然短暂,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考与感动。我们将继续前行,用文字记录下更多乡村的故事与记忆,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