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行走数公里:红色信使重走革命长征路

  
  巍巍青山镌刻红色记忆,潺潺溪水传颂英雄赞歌。7月5日,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红色信使寻访"党史学习教育团怀着崇高敬意,踏上綦江区石壕镇这片浸润着长征精神的红色土地,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传承之旅。
  寻访员们前往石壕镇街道,跨越数公里前往石泉村拜访民兵杨正华、老兵钟小平,抗美援朝老兵冯树林。在红军桥畔的斑驳石阶上,在寻常巷陌的袅袅炊烟中,青春与历史展开深情对话,红色血脉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澎湃涌动。
图为陈袁媛 张守顺 摄
  "一生跟党走":老民兵的信仰坚守
  在石壕镇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深处,85岁的杨正华爷爷家中,军装照与伟人画像格外醒目,三枚闪亮的勋章静静陈列,见证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共产党就是好,你们要永远跟党走!"杨爷爷颤巍巍地从抽屉取出《功照千秋》纪念册,泛黄的照片瞬间将大家带回那个"一手握锄头、一手握钢枪"的年代。"那时候啊,我们白天种地,晚上训练,再苦再累心里都是甜的。"老人摩挲着照片,眼含泪光,"现在日子好了,可千万不能忘了本啊!"
  "不怕牺牲,就怕辜负":援老抗美战士的铁血记忆
  "美国人的飞机像蝗虫一样扑过来......"援老抗美老兵钟小平讲述1973年参战经历时,双手不自觉地握成拳头。作为兰州军区高炮部队战士,他和战友们在老挝丛林里"用竹筒煮野菜充饥,用身体当电线杆传信号"。"最难受的不是挨饿受伤,"钟爷爷凝视着年轻学子们,"是看着战友倒下却来不及埋葬......"
  临别时,这位古稀老兵突然挺直佝偻的腰板:"记住!年轻人吃苦是福,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寻访员们将带着这份热血与教诲走在未来的人生中,传承这份红色情缘。
图为陈袁媛 张守顺 摄
 
  "雄赳赳,气昂昂":九旬志愿军的赤子之心
  石泉村的98岁抗美援朝老兵冯树林爷爷带着勋章坐在木椅上对寻访员述说着那段艰苦而又坚定的抗战记忆,声音仍如七十年前跨过鸭绿江时般洪亮。1953年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连队"用炒面就雪水坚守坑道18天"。
  无数次跨过河流,只是为让混淆敌人的视听,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用赤脚走过铺满尖锐石头的田地、用赤手撑起革命时期的一片天、用赤诚赢得了战役的胜利,爷爷说:"就是明知要死,也要让红旗插上阵地!"
  图为陈袁媛 张守顺 摄
         信使新程:让红色星火永续相传
  暮色中的红军桥畔,寻访团成员们郑重整理着记录本——那里有杨爷爷珍藏的党费证复印件,钟爷爷手绘的作战地图,冯爷爷口述的战场细节。这些滚烫的记忆,将化作"红色信使"们此次老兵访谈实录旅程最珍贵的财富。
  "我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传承的火种。"团队负责人郑志恒蹲在老兵爷爷脚边,目光坚定地看着那枚承载着热血的勋章,未来将致力于将这些红色记忆,老兵故事,红色精神传播出去。
  当最后一缕夕阳为石壕镇的青山镀上金边,溪水叮咚中仿佛又响起那句跨越时空的嘱托:"孩子们,接力棒交给你们了!"
图为陈袁媛 张守顺 摄
  撰稿:程南西、钟方烁
  摄影:陈袁媛、张守顺
   
作者:李凤、冯芹芹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寻廉传薪火,巢湖故里践初心”——巢湖学院三下
  • 普法下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沿AI智慧科普服务团暑期
  • 走进甘棠小学!用关爱守护儿童心灵成长--在中南林业科
  • 智启童蒙初逢AI--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沿AI智慧科普服务
  • 行走数公里:红色信使重走革命长征路
  • 学校“红医仁心”社会服务践行团成功开展2025年暑期“
  • 巢湖学院:“廉”动巢湖,“德”润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