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AI技术与非遗鱼灯的双向奔赴

  7月2日至4日,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启智先锋科普实践团队深入黄山市歙县瞻淇村,与非遗鱼灯传承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徽州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助力我省非遗文化创新发展。

  瞻淇鱼灯起源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期,瞻淇鱼灯再掀非遗研学热潮,据当地咖啡店老板王长瑜说,从今年6月至今,已有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的14支团队,共计师生1000余人来此地调研。

  学习鱼灯游街表演技巧
 
  在非遗文化讲解中,瞻淇鱼灯传承人郑冬蛟老师为启智先锋科普实践团系统讲解了鱼灯的历史渊源,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制作技艺,并带领队员们体验了传统鱼灯游街。对于鱼灯的传承问题,他说道“最终是要年轻一代传承的,只有年轻人加入,才有传承这一说法。”

  现场演示鱼灯形状的智能无人小车(摄影:刘子恒)
 
  在科普活动中,学校学生创新运用科技手段,以“AI+非遗鱼灯”为主题开展科普宣讲与直播,介绍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将VR、AI、机器学习及3D打印技术应用到鱼灯制作工艺和文化宣传中。现场,鱼灯造型的智能小车流畅完成了沿轨道行驶及自动避障功能测试,引发热烈反响。在场的鱼灯非遗传承人纷纷表示今后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科技知识,创新制作工艺。

  启智先锋科普实践团队此次的科普活动,将AI技术与传统非遗进行碰撞,为非遗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式,也为推动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徽州样本”。
  
作者:夏宇,何荣俊 来源:实践活动和采访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学校“红医仁心”社会服务践行团成功开展2025年暑期“
  • 巢湖学院:“廉”动巢湖,“德”润青春
  • 履新淬擎志,“融”光聚青春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
  • 循前人教诲启新章,以青春之名挺担当 ——记重庆师范大
  • AI技术与非遗鱼灯的双向奔赴
  • AI技术与非遗鱼灯的双向奔赴
  • "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启智先锋科普实践团赴凤阳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优化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启智先锋科普
  • 07-06
  • 探寻指尖艺术 走近乡村书院
  • 探寻指尖艺术 走近乡村书院
  • 7 月 6 日,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耕培启润” 志愿服务团走进酉阳县何家岩村,开展非遗苗绣和乡村文化主题调查访谈。上午,成员
  •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