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追迹紫砂传承,“乡”会柴烧艺韵

追迹紫砂传承,“乡”会柴烧艺韵

  “以青春之力续非遗薪火,用赤诚之心绘传承新篇。”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皆在新旧交替中绵延,传统文化的赓续亦是如此,需要年轻一代如新叶承露般接力。为让这份凝聚着乡土智慧与匠心的非遗技艺被更多人知晓,让千年紫砂韵在当代焕发活力,安徽理工大学“蓼花知行”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4日赴广德新杭镇横岗村,探访省级非遗“皖南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承地——吴氏柴烧,在与非遗的深度对话中,领略皖南紫砂壶的传统魅力,用青春力量延传文化炬火。

  紫砂茶具(陈妙琦 摄)

  清晨抵达后,皖南紫砂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国荣热情接待了志愿者们。他以深厚的专业积淀,详细讲解了皖南紫砂壶从泥料采挖、炼泥、制坯到装饰的完整流程,尤其强调了柴烧环节中松木燃料与窑火交融的独特性,让志愿者们对这项凝聚着匠心的非遗技艺有了系统认知。随后,吴国荣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了柴烧工坊与陈列室。架上陈列的各式紫砂壶,或带着自然落灰釉的温润,或留着柴火焰痕的粗犷,每一件都诉说着非遗技艺的生命力。现场,他还亲手示范了打泥片、修壶胚等关键步骤,指尖的精准与专注,让志愿者们直观感受到“慢工出细活”的非遗精神。活动尾声,志愿者代表围绕技艺传承现状、年轻一代如何参与等话题对吴国荣先生进行采访。吴师傅坦言,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让皖南紫砂壶制作技艺走出乡土、焕发新活力。

  志愿队与吴师傅合照(王梓仰 摄)

  此次探访,让安徽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们在与紫砂非遗的“乡”会中,既触摸到柴烧技艺的温度,更明晰了传承的责任。志愿者们表示,将把所见所感分享给更多同龄人,为传承优秀文化砥砺前行。相信这份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将化作接续传承的动力,让皖南紫砂的薪火在时光里绵延不息,让柴烧艺韵在创新中焕发新的光彩。

作者:陈妙琦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蓼花知行”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南阳理工学院学子走进南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传递温暖与
  • “童心点燃代码光,数智之翼启远航” 数字经济学院青年
  • 青春直播助力美好“姜”来:机电学子解锁非遗生姜产业
  • 青春筑梦
  • 青春筑梦
  • 安徽理工大学“栖云筑梦”志愿队为孩子们上防火安全课
  • 07-04
  • 对话老兵姚尚明:传承铁道兵精神,赓续前进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