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敬老行,红医映初心—“红弋泾行”社会实践团开展敬老院健康服务与红色寻访
为响应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号召,7 月 2 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红弋泾行” 社会实践团高举 “红医先锋” 红旗,如一团跳动的红色火焰般涌入当地敬老院。白大褂上 “为人民服务” 的金色字样在阳光下闪耀,与义诊区悬挂的 “传承红军卫勤精神” 红色横幅交相辉映,让革命年代的医疗星火在基层服务中重新燎原。
成员们为老人测量血压时,指尖触碰的不仅是脉搏跳动,更是将 “一根银针走长征” 的红军医疗精神融入现代诊疗。讲解低盐饮食时,他们捧着复刻的红军搪瓷缸,讲述陕北卫生员用野山椒代替食盐调味的故事:“当年战士们嚼着辣椒抗饥饿,咱们现在控盐是为了健康守岁月,这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同战场!” 现场发放的红色手册印着烫金口诀:“长征路上脚步轻,如今控盐护心明;作息如钟承薪火,红医血脉永不停”,每一页都透着革命岁月的温度。
“战地记忆访谈区” 里,抗美援朝老兵左金泉的立功证书像一面褪色的红旗铺展在红绒布上,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抚过勋章:“上甘岭的石头都被炮弹炸成粉,卫生员就用牙咬开绷带,用钢盔煮草药,敌人的子弹在耳边飞,咱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 不能让战友流血又流泪!” 梁爱平老人指着展板上放大的铁轨弹痕,声音突然洪亮:“看这弹坑!当年我们铁道兵背着药箱在钢轨上跑,炸断的铁轨还冒火星,我们就跪着抢修,药箱里装的不是药,是国家的生命线!” 当 92 岁的左金泉颤声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实践团成员瞬间展开 “红色医疗传承” 大旗,红旗如烈火般展开的刹那,身后电子屏炸开 1953 年志愿军医疗队穿越火线的真实影像,战歌与历史炮火声在敬老院天井里碰撞,震得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光。
最动人的是 “红医精神传承台” 前的场景:左金泉老人颤抖着将珍藏的急救包递给学生,包上 “为人民服务” 的字迹已斑驳成暗赤色,却像烙铁般烫在每个人心上。团队当场启动 “三个一” 红色工程:电子档案库收录老兵医疗器具的每一道划痕,情景剧《钢轨上的红医魂》排练时,演员们必须先背诵红军卫生条例;“长征急救课” 上,学员模拟包扎时要喊出 “救死扶伤为革命” 的历史口号。宣誓环节,成员们面向 “红医精神永传承” 的红色誓词墙,将右手按在印着 “半条被子” 图案的誓词纸上,声音撞在青砖墙上,像当年红军医疗队的脚步声般坚定。
活动尾声,“新四军后方医院精神传承点” 的铜牌被红绸揭开,阳光照在泾县红色医疗史的图文展板上,1941 年新四军卫生员用竹筒装草药的老照片,与实践团成员俯身问诊的身影叠在一起。此刻敬老院的梧桐树下,梁爱平老人正教学生辨认战地常用草药,叶片在掌心舒展的样子,多像当年红军卫生员包扎伤口时的温柔手势。实践团已将 3 小时的老兵口述影像刻成红色光盘,12 个红色医疗案例被绘成连环画 —— 上甘岭的急救包、铁道兵的药箱、新四军的竹筒药篓,都在画中闪着不熄的光,等着被更多人看见,让红医精神从战壕到病房,永远奔涌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
撰稿人: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露、郭瑶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露、郭瑶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