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2025年“七彩假期”国家级关爱行动的指引下,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守星行动”志愿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入第三天。团队成员紧密聚焦孤独症儿童成长需求,充分发挥“七彩假期”工具包的资源优势,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用青春的专业与热忱,为金雨点启智中心的孩子们编织了一段充满欢乐与收获的“七彩时光”。
志愿团成员深入分析各班级儿童的特点和康复目标,巧妙运用“七彩假期”工具包中的丰富物料与活动方案,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孤独症儿童“量身定制”专属活动,精准对接“身心健康”、“思想引领”、“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七彩模块,确保活动既有趣味性又具教育意义。

蒲公英班:基于该班儿童已有的健康课程基础,志愿者们设计了“身心健康”主题日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耐心讲解并示范飞盘、沙包、毽子的玩法,采用结构化、小步骤教学法,手把手引导孩子们进行传、接、抛等互动游戏。孩子们在鼓励与辅助下积极参与,运动场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声与蓬勃的活力,有效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社交互动意愿和情绪表达。

向日葵班:在“思想引领”主题活动中,志愿者们运用直观教具和互动游戏,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介绍五星红旗和中国地图。通过视觉提示和重复强化,帮助孩子们初步建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认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播下爱国的种子,体现了特殊儿童思想引导工作的温度与巧思。
学龄一班:聚焦“艺术素养”提升,学龄一班开展了“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主题活动。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欣赏各民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为简笔画人物搭配色彩鲜艳、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孩子们在涂鸦与创作中感受色彩的魅力,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民族画卷”不仅锻炼了精细动作和色彩感知能力,更潜移默化地增进了对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学龄二班:“文化传承”主题在学龄二班精彩上演。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走进传统非遗剪纸的奇妙世界,感受其精巧技艺的魅力。同时,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执起毛笔,学习书写基础汉字。在一刀一剪、一笔一划的亲身体验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与专注力,更零距离触摸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少年班:少年班的“科技创新”活动亮点纷呈。志愿者们化繁为简,向孩子们传授基础光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更吸引人的是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利用小吸管,在志愿者指导下全神贯注地搭建建筑模型。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更点燃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是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守星行动”志愿团深入践行“七彩假期”关爱行动宗旨的生动体现。志愿者们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耐心,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高质量、个性化的陪伴与支持。他们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观察者、记录者和积极的促进者。

第三天的丰富实践,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团成员服务特殊儿童、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守星行动”志愿团表示,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三下乡”社会实践和“七彩假期”的广阔平台上,持续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服务模式,将专业所学融入社会服务,用心陪伴孤独症儿童勇敢前行,让爱与希望之花在每一个“星星的孩子”心中绚烂绽放,为新时代特殊儿童关爱事业贡献坚实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