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全方位夯实根基”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的号召,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小院精神”赋能“青木计划”科技创新研学团在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范小燕、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任广跃、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陈振亚等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深入调研粮食生产储备技术的同时,不忘提升全民粮食安全意识这一关键环节。7月2日,团队走进洛阳文化地标——洛邑古城,开展“‘食’育课堂进景区”特别行动,面向广大游客创新性普及粮食安全与节约减损知识,旨在唤醒公众意识,凝聚“节约粮食、保障安全”的社会共识。
此次行动是团队“青木计划”中“食”育课堂精准科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邑古城游客来源广泛、年龄层次多元,是开展大众化、场景化科普的理想场所。团队成员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粮食减损科普手册》,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活动现场,成员们不仅向游客宣传基础的食品安全知识,更重点聚焦于粮食节约减损这一紧迫议题。团队结合项目前期调研数据(如全国每年消费环节浪费约1000亿斤粮食),向游客生动阐释了“减损就是增产”的科学理念。成员们主动询问游客日常用餐习惯和观察到的浪费现象,一位游客坦言:“在洛邑古城这样的景区,确实能看到一些食物被剩余浪费的情况。”这一反馈更加坚定了实践团推进科普宣传、改变浪费行为的决心。


团队将专业知识融入文旅场景,通过现场讲解、案例分享、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引导游客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节约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这种在文化景区开展的沉浸式、体验式科普,旨在打破传统说教模式,让“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观念深入人心,转化为自觉行动,有效拓展了“食”育课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在洛邑古城标志性入口处合影留念。成员们表示,听到游客对浪费现象的直观反馈,深感科普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社区、学校等不同场景,扎实推进“青木计划”中的“食”育课堂,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群体设计更精准、更具吸引力的科普活动,运用AR、动画等创新技术手段,让粮食安全知识“活”起来,为构建“知识传递-行为干预-健康改善”的全民粮食安全防线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