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方寸藏山河·笔尖绘乡愁——东南大学景观博士生党支部乡土文学红色景观汇编与书签绘制活动纪实

  乡土文学,作为根植于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文学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地域特色与人文情感。为深入挖掘乡土文学中的红色景观意象,弘扬革命精神,东南大学景观博士生党支部联合景观硕士生二党支部,于2025年3月15日至3月25日,在四牌楼校区逸夫建筑馆成功举办了“方寸藏山河·笔尖绘乡愁”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红色景观作品汇编、文学共读、书签创作等多种形式,搭建了文学与风景园林学科融合的创新载体,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与思考,展现了党支部在探索红色文化、推动乡土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实践。
  
  精心汇编:文学作品中的红色景观再发现
  
  在活动筹备阶段,党支部提前制作了《乡土文学中的红色景观作品汇编》模板,组织成员按小组分章节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汇编内容以乡土文学作品中的红色景观为主题,涵盖了地域特色、社会人文、田野景观等多方面内容。
  
  在汇编过程中,成员们围绕《白鹿原》中的麦田、《草房子》中的草房子、《沙家浜》中的芦苇荡等经典文学作品展开深入研讨。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观特征,探寻景观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成员们不仅对乡土文学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认识到红色文化在塑造地方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共读经典:文学景观中品味家国情怀
  
  活动期间,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书页里的山河——从文学景观看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支部成员围绕《白鹿原》《红高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经典作品展开沉浸式共读,并结合党史中的乡村发展史,深入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红色景观特征及其背后的奋斗精神。
  
  “文学作品中的红色景观,既是民族苦难和奋斗历史的象征,更是我们理解乡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切入点。”一位支部成员在研讨会上表示。
  
  书签绘制:笔尖描绘红色景观印记
  
  在“方寸藏山河·笔尖绘乡愁”书签绘制活动中,党员们以书签为载体,选取了《故乡》中的乌篷船、《受戒》中的芦苇荡等20组经典文学场景,通过水彩、版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文字意象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符号。
  
  书签背面特别融入了“红色地标打卡线”设计,将《红岩》中的青松图案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文化温度和教育意义的“文化信物”。此外,部分优秀书签还嵌入《乡土文学中的红色景观作品汇编》章节页,并配以二维码音频链接,实现了“视觉—听觉”双重传播,为传统文学景观赋予了现代化、数字化的新表达。
  
  成果展现: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支部成员深刻体会到乡土文学中的红色景观魅力,也推动了文学、景观与红色文化的跨学科融合。活动最终形成了《乡土文学中的红色景观作品汇编》样章和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红色书签作品。
  
  一位参与书签绘制的党员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乡土文学中的红色景观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作为景观学子,我们要以创新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赓续红色基因,书写时代担当
  
  此次“乡土文学中的红色景观”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展现了东南大学景观博士生党支部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乡土情怀方面的积极探索。未来,支部将继续聚焦红色文化在乡村景观营造、生态文化建设等领域的创新路径,为推动乡土文化的保护与活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侯冰钰 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
发布时间:2025-04-01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方寸藏山河·笔尖绘乡愁——东南大学景观博士生党支部
  • 红色传承映湖光,行走山水悟初心
  • 红色传承映湖光,行走山水悟初心
  • 为深入学习党的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探索城市水域空间的生态价值与文化内涵,东南大学景观博士生党支部于近日前往苏州金鸡湖
  • 04-01
  • 童心向阳沐春风——公管院开展社区志愿活动
  • 青春伴夕阳,共谱爱乐章
  • 青春伴夕阳,共谱爱乐章
  • 关爱老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成员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为了传递温暖与关爱,展现青年担当,增强同学们的奉献意识和道德素养
  • 04-01
  •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系列宣讲—点亮童心火种,传承红色基
  • 社区助理送关怀,志愿行动聚人心
  • 社区助理送关怀,志愿行动聚人心
  • 本周,由湖南师范大学团委青工部主办的“社区助理”志愿活动项目开展顺利,公管院的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积极投身于社区服
  • 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