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与方言,跨越时空的文化纽带
春节与方言,跨越时空的文化纽带
每年春节时分那热腾腾的年夜饭,似乎都散发着岁月的香气,温暖而深刻。那些年年重复但又绝不让人枯燥的习俗,那些可能平日里难以见面却又异常熟悉的面庞,那些飘荡在空气中的美酒佳肴的香味,都是我心中最温柔的记忆。然而今年,在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海春声,乡音贺岁实践队的“春节与方言”实践活动中,我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象征着时间流转的节日,它更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积淀的结晶,承载着千百年来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是一种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归属感。而在这片厚重的文化沃土中,方言,作为春节传统的独特载体,更是成为了连接我与家乡、我与亲人、我与祖辈之间不可或缺的情感纽带。它通过每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音节,传递着我们对彼此的关爱与思念,让无论身处何方的每一颗思乡的心总能在听到乡音时得到安抚与慰藉。
插入实践活动图片
在这次参与春节方言调研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方言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体,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地方的土壤之中。在策划和制作新春方言宣传视频、方言语音小卡等过程中,我们深入山东潍坊的多个地区,与当地居民进行亲切的交流,感受到方言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深度。每当我听到那些熟悉的方言祝福,仿佛回到了那个温暖的春节时光。记得在寿光的街头,一位菜农笑着对我们说:“过年好啊,恁都健健康康、顺顺当当嘞!”那句带着浓浓家乡味的祝福,虽然语气简单,却让我瞬间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情感链接。它不仅让我回忆起家乡的街巷,还让我感受到那份没有修饰的真诚与温暖,仿佛穿越时空,重新回到亲人们围坐一起、其乐融融的场景。
这种直白却亲切的方言表达,在春节的祝福中尤为突出。通过我们团队精心策划的方言语音小卡、公众号推文等形式,方言的真诚和温暖被一再呈现。在每一条视频、每一篇推文中,方言的简单言辞没有过多修饰,却更能打动人心。没有浮华的辞藻,只有最朴实的情感流露。正是这种自然流露的方式,让人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亲近与舒适。一句简简单单的“过年好”,传递了无尽的祝福与温暖,这种没有距离感的表达,往往能触动心灵,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人们感受到来自故乡、来自亲人的深情与关怀。
插入方言语音小卡、公众号推文等活动照片
数天的走访调查、一次次的方言攀谈,让我愈加确定——方言不仅仅是地区文化的象征,它更是一座文化桥梁,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情感与智慧。每一种方言,都在不同的音调与韵律中,讲述着那个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甚至连人们的性格与性情,都在其中悄然流淌。而春节的方言表达,恰似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散落在四面八方的家庭成员与远方的亲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不单单是节日的祝福,更是一份传承与凝聚的力量。每一句来自家乡的祝福,都是祖辈们的教诲、父母的期盼,甚至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经过岁月的流转,化作一段段方言的音符,世代相传,代代流淌。方言是家人的亲切呼唤,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无论身处何地,听到那熟悉的方言,心中总会涌上一股温暖与归属感。它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传递,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心灵碰撞。方言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承载着一个家庭、一片土地的记忆,那是无法用其他语言替代的珍贵纽带。通过这些语言,春节的祝福不再只是简单的言语,而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流动,跨越时空,温暖心灵。
春节与方言的交织,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的纽带。它们让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距离被慢慢消弭,让世代相传的温情永远被我们铭刻心间。春节与方言紧密相连,共同承载着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记忆与情感,它让我们在繁忙与喧嚣中,始终不忘故土的温暖与深情,将我们与家人、与故乡、与祖辈的情感紧密相连,让年轻人们在变迁的新时代中浮躁的心,依旧能够感知那份最纯粹的亲情,找到最好的归属。(曲阜师范大学 刘澜懿)
作者:刘澜懿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2-1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