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做好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访红迹,传精魂”社会实践队前往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此次活动,实践队员深刻感悟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的信心。
1月10号上午8点,实践队队员乘车准时抵达了刘集村《共产党宣言》纪念馆。跟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实践队员来到了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共3楼,分为3个部分。一楼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国际背景和在世界的传播,二楼为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三楼为《共产党宣言》对刘集革命活动的影响。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严肃认真,在工作人员的讲解时认真听讲,在观看展品的时候仔细端详,收益良多。最后,实践队员在纪念馆前进行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馆内保存了大量关于抗战时期的刀具和枪支,看到它们,仿佛看到刘集支部党员们手持简陋刀具与枪支,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毫无惧色,冲锋陷阵。他们凭借坚定信念与无畏勇气,用这些简陋武器守护着《共产党宣言》,守护着革命希望。最令实践队员印象深刻的,是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是陈望道先生在柴房里于1920年4月底完成的全本中文翻译译文。其中有个既有趣又令人心疼的事情,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翻译之中,陈望道躲进了离住宅不远处的柴房,早春的寒风冻得陈望道手足发麻。有一次,母亲给他送粽子和红糖来,让他蘸着红糖吃粽子。结果他太过投入,竟把墨汁当作红糖,用粽子蘸着墨汁吃了起来,母亲问他够甜吗,他还说“够甜,够甜了”。最终在4月底完成了翻译工作。至今,纪念馆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纪念馆内展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巨轮滚滚转动。实践队员更加坚信《共产党宣言》发出的的真理之光会穿过历史的时空,它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前行的道路。在过往的岁月里,它见证了无数的变革与奋斗,从工人运动的兴起,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其思想的火种播撒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点燃了人民对公平正义与自由平等的渴望。在新时代,这束光依然耀眼夺目,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它激励着队员们以坚定的信念,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力量,让这真理之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持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照亮前路 。

图为实践队员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此次参观后,实践队员表示他们将带着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的力量,投身于各自的生活与学习之中。相信在未来能有更多人走进红色文化场所,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