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溯源红曲诞生处,赓续沂蒙赤子情

  为了留住历史记忆,让民族精神的火种在岁月长河中熊熊燃烧,2025年2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古韵启新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东高庄村,踏上了探寻红歌诞生地的征程。这绝非一场简单的寻根之旅,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是在新时代浪潮中,为传承与弘扬伟大沂蒙精神的深刻践行,为民族复兴伟业汲取精神力量的关键之举。
  
  这天早上,实践队队员早早地在东高庄红色片区门口集合了,寒意料峭,却丝毫未减他们眼中的热忱与期待。每个人的神情里,都透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敬意与好奇,仿佛能嗅到历史的厚重气息正扑面而来。
  
  踏入东高庄村,古老的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的石屋错落有致,岁月的痕迹在斑驳的墙壁上肆意铺展。队员们沿着小路前行,仿佛穿越时空,与往昔的峥嵘岁月悄然接轨。村里的老人们热情地围拢过来,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主动为队员们讲述那些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到热火朝天的解放战争,红歌如何在一次次的动员大会、一场场的战役间隙中唱响,成为鼓舞军民士气的有力武器。
  
  实践队怀着崇敬之心,缓缓走进那保存完好的红色展馆。踏入馆内,仿佛瞬间穿越时空,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墙壁上,一张张泛黄照片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像是岁月的眼眸,见证着往昔的风云变幻;展柜中,一封封字迹斑驳的信件静静躺着,纸张虽已脆弱不堪,可字里行间的坚定与热血却依旧滚烫;一旁,一件件破旧却珍贵的革命遗物,每一道划痕、每一处磨损,都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壮烈,诉说着那段充满硝烟与热血、牺牲与奉献的峥嵘岁月。
  
  队员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在一幅幅展品前久久驻足凝视。他们的目光中,满是探寻与思索,时而低声交流,声音轻缓却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分享着自己对这些展品背后故事的理解与感悟;时而迅速掏出纸笔,笔尖在纸张上沙沙作响,记录下那些触动心灵的关键信息,像是要把历史的印记深深铭刻在心底。
  
  当队员们踱步至一幅描绘沂蒙人民用小车运送物资支援前线的画作前时,脚步纷纷停驻。画面中,蜿蜒的山路上,沂蒙百姓推着满载物资的小车,面容疲惫却眼神坚定,向着战火纷飞的前线奔去。一位队员不禁感慨:“正是有了这样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红歌诞生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与奉献。”
  
  随后,队员们又继续在展馆内参观,在一尊锈迹斑斑的枪支前,队员小吴缓缓伸出手,轻轻触碰玻璃展柜,像是想触摸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喃喃自语:“这把枪,或许曾握在某位英雄手中,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为了心中的信念,奋勇杀敌。”
  
  在探寻过程中,队员们还惊喜地发现,当地的孩子们虽然年纪尚小,却对红歌耳熟能详。在一处小广场上,孩子们围聚在一起,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唱起了《跟着共产党走》。队员们也被这欢快的氛围感染,加入其中,与孩子们一同合唱。歌声在村庄上空回荡,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让沂蒙精神在新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近些年来,东高庄村在挖掘红色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另辟蹊径,将传统的红色旅游片区与现代人感兴趣的非遗、沉浸式体验结合起来。
  
  在一处的非遗院落中,一位老艺人正专注地制作剪纸作品,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灵动飞舞,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沂蒙军民抗战图便跃然纸上。游客们围坐一旁,认真地学着剪纸技巧,在一刀一剪间,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沂蒙地区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夜幕降临,村里的广场上举办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既有传统的红歌演唱,又有融合了现代元素的舞蹈表演,将红色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游客们沉浸其中,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精彩瞬间。
  
  东高庄村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也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
  
  时间过得很快,队员们的探寻之旅也暂告一段落,但他们的心中却满是收获。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探寻不仅让自己对红歌诞生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让沂蒙精神深深烙印在心底。他们深知,这次红色展馆的参观,只是探寻红歌诞生地、传承沂蒙精神的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与感悟,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沂蒙精神在各自的生活与学习中发光发热,在岁月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2-05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溯源红曲诞生处,赓续沂蒙赤子情
  • 溯源红曲诞生处,赓续沂蒙赤子情
  • 为了留住历史记忆,让民族精神的火种在岁月长河中熊熊燃烧,2025年2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古韵启新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 02-05
  • “母校行”:感恩母校,感念恩师
  • 岁月易逝,师恩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学生时代,曾饱含深情地感念师恩,“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
  • 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