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走进时传祥纪念馆,传承不朽的精神之魂

寒风凛冽的冬日,怀着崇敬与好奇,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实践队的队员踏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龙潭公园内的时传祥纪念馆。一进门,一尊时传祥同志的大理石半身雕像映入眼帘,雕像后的迎门墙上镌刻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几个大字,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是时传祥精神的最好诠释。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时传祥纪念馆 张明月 供图
沿着事迹展览长廊缓缓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介绍,将实践队员们带回了那个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年代。1915年,时传祥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时因家乡遭遇灾荒,被迫逃荒到北京城郊,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年的掏粪工生涯。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工作辛苦,而且饱受社会歧视,被称为“屎壳郎”。然而,时传祥却从未抱怨,他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默默地为这座城市的清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通过参观展览,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时传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4 岁逃荒到北京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他受尽了社会的歧视和压迫,但他从未抱怨,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新中国成立后,他翻身做了主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 被时传祥的奉献精神所打动时传祥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为首都的清洁卫生做出了毕生的贡献。他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提出意见大力改善城市环境。他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精神,让实践队员们深受感动 。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加入了北京市原崇文区清洁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环卫工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重视。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并受到了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亲切接见。刘少奇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时传祥的心弦,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在纪念馆内,实践队员们还看到了许多关于时传祥工作和生活的实物展品。那辆曾经陪伴他风里雨里的送粪车、那套磨损严重的工作服、那本记录着他点滴心得的工作手册……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时传祥的记忆和情感,让实践队员们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当年工作时的艰辛与不易。同时,我也被时传祥那种不怕脏、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时传祥工作记录 张明月 供图
除了个人成就外,时传祥还非常关心环卫事业的后继与发展。他担任原崇文区清洁队“青年班”班长期间,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意识。他常说:“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这句话不仅是对他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更是对所有后来者的鞭策和激励。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加入到环卫事业中来,为首都的干净美丽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走出纪念馆的大门时,实践队员们心中充满了感慨。时传祥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多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对待;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而真正的英雄往往是那些默默无闻却始终坚守岗位的人。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一口号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意义。它不仅仅是对环卫工人辛勤付出的认可和赞扬,更是一种对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高度概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时传祥精神,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苯心未来实践队合影 张明月 供图
作者:张明月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1-24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冬日暖阳,温暖相伴:曲师学子敬老院社会实践活动
  •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社会实践队返校宣讲,为高考生点亮
  •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奏响青春强音
  • 实践队赴余姚行,通济桥畔展风采
  • 实践队赴余姚行,通济桥畔展风采
  • 为了追寻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璀璨的非遗文化,本团队的褚月新于1月23日走进了余姚通济桥。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上,他们不仅领略了古人
  • 01-24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暖冬筑梦,情系孤困”
  • 曲园学子:秧歌传民俗,非遗映华光
  • 曲园学子:秧歌传民俗,非遗映华光
  • 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备受关注的当下,秧歌作为极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本次秧歌非
  •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