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同心共筑中国梦 强国有我在行动

同心共筑中国梦 强国有我在行动
    历时2个月中南大学“强国有我”湘港澳青少年科普宣讲和交流暑期社会实践团终于在9月4日圆满结束。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以及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中山纪念中学进行。两地学校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为本次湘港澳青年交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实践资源。
    本团队由5名成员组成,成员来自中南大学不同的学院,包括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等,覆盖了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港澳台学生,体现了团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团队成员不仅在学术上表现优异,而且在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能力。
    中南大学“同心共筑中国梦”赴湘粤两地青少年科普宣讲和交流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宣讲和交流活动,成功促进了湘港澳三地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和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的实地宣讲,不仅增进了青少年对祖国发展成就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为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此外,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1+2+N”宣讲模式,结合线上线下互动,为青少年交流提供了新途径,这种模式的探索为未来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新媒体平台矩阵的建立,团队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增强了对青少年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8月3日在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第四小学,我们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成功地促进了在湘同学们对港澳文化的认识和交流。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学生们对港澳地区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课本,他们开始主动探索和了解港澳地区的文化和经济。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们对“一国两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使他们认识到“中国梦”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

(“强国有我”实践团在沱江镇第四小学与同学们的合影)

(在沱江镇第四小学的宣讲课堂上)
    9月4日在对港澳同学的宣讲课堂中,在宣讲课堂上,我们采用了生动的案例、互动讨论和多媒体展示,创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纪中学子们积极参与,通过提问和分享,表达了他们对港澳台与祖国关系的认识,以及对未来合作的热切期待。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期待,我们在宣讲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港澳台与祖国关系的认知、对湘港澳台青少年合作的看法,以及个人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等问题。学生们通过填写问卷,积极表达了他们对建立深厚友谊和信任的渴望,以及共同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强烈意愿。

(宣传团队与纪念中学港澳同学的合影)
    实践活动的另一个显著成就是线上焦点小组的座谈,通过线上小组我们让湘港澳地区的同学们进行了直接对话,这种交流方式不仅打破了地理限制,还为三地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颖的互动平台。9月6日通过视频会议和在线讨论,湘港澳同学们能够实时分享各自的文化特色、学习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从而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线上座谈作为一种创新的交流方式,对于促进湘港澳地区同学们的交流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显著的好处。它突破了地理限制,使得三地的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便捷地进行实时互动和讨论。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旅行时间和成本,还提高了交流活动的参与度和灵活性,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理解,还为学生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线上焦点小组座谈会截图)
    总体而言,中南大学“强国有我”湘港澳交流团队在促进文化交流、教育资源共享、爱国教育、民族团结、青年领袖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现了重要的社会价值。通过这些活动,团队不仅丰富了参与者的经历,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体现了中南大学及湘港澳三地青少年的社会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青春力量。
 
通讯作者:洪嘉鑫 赵源 张一弛
作者:洪嘉鑫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4-09-04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同心共筑中国梦 强国有我在行动
  • 三下乡|安徽财经大学:以党建发展模式为引,探究乡村振
  • “海映古镇,灯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赴西安村助
  • 历史拉开帷幕,感受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中国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