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学子开展“纤云弄巧,软陶韵藏”暑期实践中期工作安排

为响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使更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当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纤云弄巧,软陶韵藏”文化传承实践团于6月11日正式组建,选择非遗传承项目软陶泥塑为突破口,展开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研学与传承。
图一 实践团成员查阅相关资料
在前期规划中,小队根据软陶的特点与人员分布情况,选择以调查学习、走访记录、讨论总结、宣传发扬为活动主流程,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资源查找、会议汇总、网络宣传。小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深刻挖掘数据信息,使自身对非遗软陶泥塑文化建立一个初步认识,又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夏老师,团队成员线下进行软陶的创作获取相关知识与经验感悟,最后,再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异地软陶泥塑文化的学习、汇总、宣传,使得软陶泥塑艺术在当代信息赋能下焕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图二 实践团成员进行中期实践工作规划
实践团在精心策划下,不仅完成了详尽的任务分配,还制定了周密的时间规划。从新闻稿的精细划分与撰写,到互联网平台上视频宣传的精心制作,旨在通过一种更为全面且多彩的方式,向公众展示我们小队实践的丰硕成果。

 
图三 实践团中期分工表
“纤云弄巧,软陶韵藏”实践团在本次实践中着力创新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习+走访+总结+传承”四合一的研学方式。将传统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赋予新气象,不仅需要新的方式方法,更需要当代非遗传承人的敢作敢为。实践团成员在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扬河海精神,践行河海校训,推动在本次实践的顺利开展。
文字:周一武
图片:周一武、龚文溢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河海大学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三下乡报告
  • 三下乡报告
  • 为了顺应全国大学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潮流,响应学校追寻中国梦的号召。我们一行12个人。来自各个省份的学生成员组成了“三下乡”社会
  • 08-25
  • 探寻民族底蕴,感悟历史之美
  • 探寻民族底蕴,感悟历史之美
  • 7月26日,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华文化传承团”走进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
  • 08-25
  •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 华南师大益行队深入铁铺镇,共绘“百千万工程”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