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支教经历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对教育和人生的理解。在贵州黔东南岑埂村的这段行程,打开了我对生活的另一种视角。作为一个城市长大的孩子,我曾以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是全面的,但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我从未体会过的真实与复杂。
抵达岑埂村后,我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这种紧张并不是因为陌生的环境,而是因为我开始质疑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真的能为孩子们带来价值。在城市里,我们习惯了资源的丰富和教育的多样,而在这里,教育的简单直接让我意识到,真正有效的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这样他们才可能有机会去有学下去的动力,才不会中途无所谓地退出学业,去把打工作为“向往的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原本精心准备的课程并不能完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活应变和因材施教的艺术。我尝试了互动式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实物演示,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这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的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理解,因材施教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对教师的考验。
支教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单纯和热情让我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生活中,我们的交流常常被物质和功利心所包围,而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样的纯粹和真实。看着奕玲和春兰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我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和引导。孩子们渴望被理解和被关注,他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答案,而是一个能倾听他们的老师和朋友。
这段经历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岑埂村,我看到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让我意识到实现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常说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但前提是要有一个公平的起点。面对这些挑战,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

回顾整个支教旅程,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教育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社会的责任。通过这段经历,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决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这些孩子们带来一些改变,帮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这次支教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热情和梦想。我会继续努力,为实现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会不断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我。感谢岑埂村的孩子们和团队的每一个人,是你们让我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成长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