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泉,共筑绿梦——东南大学“济南泉韵,探源护流”实践团活动纪实

今夏,来自东南大学的“济南泉韵,探源护流”实践团,从6月27日至7月14日,深入济南市各大名泉及文化地标,在济南市泉城广场、大明湖景区及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水样采集分析、教育讲座及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旨在了解市民对泉水保护的认识现状,探索泉水水质状况,并普及泉水文化与保护知识,携手社会各界共绘济南泉韵新图景,让清泉永续流淌,文化韵味传承不息。

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泉水文化闻名遐迩。从趵突腾空的壮丽到黑虎啸月的神秘,每一滴泉水的背后,都承载着济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态智慧,流淌着历史的低吟与自然的赞歌。
 
2024年的盛夏时节,东南大学“济南泉韵,探源护流”实践团满怀热忱,踏上了一段探索与守护的旅程,此行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寻,更是对生态智慧的传承与保护,实践团成员们以实际行动,为守护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贡献青春力量。
 
为了初步了解济南市民对于泉水保护的认识,实践团成员在济南市泉城广场周边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随机邀请泉城市民及游客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到周边群众对泉水文化及泉水保护的了解程度,并整理资料得出初步结论。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市民及游客对泉水文化的认知、泉水现状的评价以及参与保护行动的意愿等多个维度,群众反映良好,样本收集有效。

调研结果显示,市民普遍对泉水抱有深厚的情感,渴望见到更加清澈的泉水,并表达了强烈的保护意愿。然而,也暴露出泉水保护宣传工作尚存不足,这激发了实践团成员们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后续的宣传教育活动中,以期唤起更多人的共鸣与行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泉城广场邀请济南市民填写调查问卷。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对多处名泉进行了水样采集,并联系水质检测机构对采集的泉水样本进行分析,包括各种矿物质含量、色度、硬度、pH等。通过样本采集与分析,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近期济南泉水具体的水质情况。
 
检测结果表明,39项指标除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以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2017)III类标准,煮沸后可以放心饮用。这一检测结果虽令人欣慰,但与可以直接饮用的II类地下水还有一定差距,敦促全体济南市民用实际行动为改善泉水水质做出切实行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白石泉采集泉水水样。
 
之后,实践团成员来到济南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向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小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关于泉水文化和保护的教育讲座。实践团成员从济南泉水的形成引入,带领同学们了解泉水背后的科学原理,随后介绍济南几处耳熟能详的泉水,并引用元代赵孟頫“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来展现趵突泉的壮观景象,结尾为小同学们提供爱泉护泉的建议,鼓励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泉水之美永驻济南。小同学们认真聆听,眼神清澈而坚定,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爱泉护泉的种子。在讲座的最后,作为学长的单彬贴心地与小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为他们送去毕业祝福。
 
讲座结束后,学校为实践团成员送来一封表扬信,鼓励队员们继续实践,做有意义的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同学们讲解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来源。
 
通过前期的联系沟通,实践团成员来到大明湖景区进行为期一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一组两名同学在超然楼负责检票、维持秩序,另一组同学则来到辛稼轩纪念祠做清扫与接待游客的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景区贡献青春力量。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队员对济南泉水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超然楼担任文明引导员。
 
本次暑期实践,不仅是一次对济南泉水的亲密接触,更是一场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激发了实践团成员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实践团成员引导济南市民树立爱泉护泉的意识,将泉水保护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共同守护好这座城市的“生命之泉”,让泉涌济南的美景永续流传,让韵绕夏梦的记忆永远鲜活。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4-08-03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典’亮生活 伴民同行”
  • “‘典’亮生活 伴民同行”
  • 为进一步做好民法典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让民法典融入日常生活,8月1日,我院星火接力志愿服务队于菏泽市曹
  • 08-03
  • 气象科普心连心,防灾减灾筑平安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气象知识对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引领大家在社会课堂
  •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