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假伊始,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在这炽热的季节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满怀热情地走进扬州邗江社区,为孩子们精心开展了第三期别开生面的非洲鼓课程。
非洲鼓,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乐器,起源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传说在古老的非洲部落,每当战争来临,鼓手们会敲响激昂的鼓点,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让他们勇往直前,不畏强敌。它是非洲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非洲大陆源远流长的丰富内涵和厚重的历史传承。
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中,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年轻的鼓手,凭借着他出色的鼓艺,成功地吸引了部落中最美的姑娘的注意。他的鼓声不仅充满力量,还蕴含着深情,最终赢得了爱情。
学习非洲鼓,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充满魅力的音乐艺术熏陶之旅。
孩子们在课程中尽情地享受着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他们用那充满好奇与懵懂的眼神,探索着新奇的非洲鼓世界。老师和蔼可亲地引领着节拍,孩子们有模有样地跟随着。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仿佛是夏日里绽放的花朵。一个个非洲鼓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形状大小各异,大多呈筒状。非洲鼓的演奏方式丰富多样,可以用手拍打,也可以用鼓棒敲击。当手掌或鼓棒与鼓面接触的瞬间,发出的音色丰富多变,节奏感强烈,具有独特的韵律和强大的感染力。老师和孩子们口中数着音律节拍,将每一个音节用非洲鼓生动地拍打出来。每个孩子都跟着老师的节奏,用最质朴纯真的方式展现着童音的美妙。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收获满满,不仅学会了演奏技巧,更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文化的交融。
活动现场的教学氛围格外浓厚,孩子们用鼓声来打开童年记忆的宝盒,用鼓声来轻轻敲打心灵的窗户,用鼓声来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每一节非洲鼓课,孩子们都全神贯注地用心去感受音乐之美,努力学习异国文化中的精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非洲鼓逐渐走出非洲,走向世界各地。如今,它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变得随处可见。非洲鼓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独特而新奇的音乐体验,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尊重非洲文化。中国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是必然的选择。非洲鼓走进我们的课堂,让“10”后的孩子们从小学习异国文化,这是从“娃娃抓起”促进文化借鉴与传承的良好现象。非洲鼓丰富的文化内涵见证了非洲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孩子们每一次的敲打,都仿佛是心灵深处的震撼,是时代之音在这个国家富强之际的激昂演奏,是大国崛起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积极表现,是祖国花朵蓬勃生命力的尽情迸发。
学习完充满活力的非洲鼓课程之后,志愿者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为小朋友们进行课业辅导。在此过程中,每一位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都尽心尽力,以耐心和专业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将不会的题目搞懂。孩子们则虚心请教,认真查漏补缺。志愿者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师范生素养,孩子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真是一举两得之措。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今后的彼此学习与发展铺好了坚实的道路。
艺术文化素养和学科文化素养始终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本次暑期课程的开展,正是艺术之音和文化之音的精彩相互碰撞。志愿者们始终秉持师范生的初心,将学科素养与自我素养的提升放在首位,密切关注着孩子们的学业情况。相信在以后的夏日里,孩子们回忆起来,一定会记起这么一群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大哥哥大姐姐对他们的关爱与呵护。他们真正将快乐学习落到了实处,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需求。
随着课程逐渐进入尾声,孩子们在落日余晖的温柔陪伴下,带着满满的非洲鼓知识和书本知识,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他们纷纷表示,和大学生志愿者在一起的时光是极其快乐的。红心研墨团队作为师范类院校的杰出代表,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去辛勤浇灌祖国的花朵。通过每一次的实践行动,挺膺担当,立德树人,将良好品德在这个时代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他们如同千千万万的师范生一样,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塑造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在这一刻不再是试卷上冰冷的答案,更是每一位人民教师以及后备师范生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光明火炬。它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也是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