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同心编柳筐,载满“好日子”

为深入体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更深刻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实践队队员谢雨希于2024年1月25日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展开社会实践走访学习活动,深入了解柳编工艺及产业发展状况。

首先,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比如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对临沭柳编有了初步认识。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最早出现于唐代初年。2021年,临沭柳编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柳编有着多种的用途,早期是用作餐饮炊具和储藏工具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而今天,柳编作品多以艺术品的形式出口国外,供人们参观收藏。当地许多居民已经依靠柳编实现了小康富裕。

为了能够直观地感受与体验到柳编艺术之美,实践队员来到了临沭县柳编文化艺术馆。一进入馆中,映入眼帘的就是桌子和架子上精美的柳编工艺品,如花篮,葫芦,松树等。被流水声吸引着来到微型园林造景处,两只栩栩如生的仙鹤在此驻足。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作品展厅,里面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柳编艺术品。引人注目的是“孔雀开屏”这个作品,它的创作者杨进邦老师通过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编织手法,艺术地展现了大自然中孔雀的美丽。杨老师分享道作品的寓意是美丽善良、热爱自然。由此可见柳编作品的创作不仅追求美丽,也注重精神与感受的传达。在这里,政府也会时常进行扶贫带货直播,为居民提供多样的柳编产品销售渠道,如今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柳编不仅可以作为艺术品供人们参观,更是可以为当地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实践队员了解得知,柳编长期以来就是民间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更有着“家家种柳,人人编筐”的生活景象。除了柳编公司,居民居家编柳也十分常见与便利。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多个社区进行实地走访与学习。实践队员走近车库,伴随阵阵柳条的清香,感受柳编制品特有的气味魅力,感受柳编制品手艺的深厚底蕴。只见编织师傅们上下翻飞的手将柳条井井有序的排列编织。师傅们精湛的技艺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如此才造就他们熟练的编织技能。师傅分享了柳编制品的详细情况:首先要将柳条浸泡,以保持柳条的柔韧性方便编织,其次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具,先打底,在一层一层向上编织。枝条一个压一个,有序的穿行着,若是哪边短了,再拿一根枝条续上,接续前行,最后用花剪将多余的枝头剪去。一横一竖交织成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师傅们的指导帮助下,实践队员也亲身体验尝试了柳编技术,从一开始的漏掉一些交叉,接条时没有压紧导致松散枝条冒头等状况频出,到也能有模学样的编织。实践队员感到柳编的独特魅力。师傅们也表示虽然编织较累,但编织能带来成就感,这是家乡的一份宝贵财产,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传授自己的技艺给年轻人以传承发扬柳编手工艺。

走出社区,来到城区文化广场,中心的大花篮吸引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广场四周还有海豚、月亮、米老鼠等形态各异的柳编作品,为单调的路面注入了生机活力。此外,家中摆放的星星,收纳物品的篮子等,都充实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点缀着城市里的公共空间和百姓的家庭生活。

柳编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柳编企业往往把柳编产品的制作分包给当地农民,这样不仅节省了雇工成本,同时农民在闲时制作柳编,按件计费,提高收入,而且传统手艺也得到了传承发展。家乡正以新的方式将文化与创新融合走出一条致富路、幸福路。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对家乡的柳编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其带给人们的成就感。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时刻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悟文化魅力与劳动智慧,将在之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本领,助力更多青春力量在发展事业中绽放绚丽之花。
时间:2024-03-02 作者:qjzz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