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海,蓝色饮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疆域辽阔,东部有狭长的海岸线,临海优势使沿海居民拥有更加便捷的水产品获取渠道,由此东西中部饮食结构因地理位置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2024年1月12-1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利用校区沿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入探索沿海地区居民饮食结构现状及问题。
1月13日,实践队员来到第二站——日照市张家庄码头,目的是将码头作为供给端调研地开展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利用码头的性质优势,寻找了一定数量的水产品商贩了解市场情况,发现沿海居民饮食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季节性。当进入冬季,水产品自然产量下降,捕捞困难,供给端提高价位,日照居民的蓝色食物消费量也随之下降,通过与部分居民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得到了季节性原因的答案:鉴于沿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沿海城市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水产品的渠道众多、水产品种类选择也更多、水产品应季时间也较长,故对日照居民来说水产品在饮食中已与大米、小麦等常见粮食一样普遍,当冬季价格升高便将蓝色食物“放弃”一段时间即可。
1月14日,实践队分为两组分别去到保利广场与大学城附近的小区,直接深入居民日常生活了解最真实的饮食状况。通过多量高质的访问交流,队员们发现了独属于沿海居民饮食的特性。一、沿海居民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日常饮食中食用蓝色食物的频率远高于内陆居民,多为每周2-4次;二、沿海居民对海产品有着更强的情感依恋,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强调重要场合的宴席聚会中要有海鲜食物;三、沿海居民食用海鲜的普遍性使食用水产品已成为沿海城市居民的无意行为,较少有意考虑营养问题,但队员们发现日照中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等常见老年病发病率较低,可见沿海居民已悄然从蓝色食物中收益。
总体来说,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实践队发现沿海城市的水产品食用率远高于内陆,同时沿海居民已经将水产品看做一种日常“粮食”,但也正因如此,不少沿海居民忽视蓝色食物的营养价值,对生活饮食的营养搭配敏感度不高,对蓝色食物的善用率低。实践队员们希望通过本次及将来的实践活动将蓝色食物的优点全面展现,为居民营养健康搭配提供更科学的建议。
时间:2024-02-02 作者:史衍新 来源:团队实践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