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博物馆,寻车城水缘

为深入了解十堰市建设历史,学习车城建设精神,6月3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博物馆“十堰与水”展厅,学习十堰市与水的渊源。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被誉为北方的“大水井”,同时也是湖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市之一。多年来,十堰市把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推进库区监测网络建设,全面开展水土流失监督性监测,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了双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走进“十堰与水展厅”,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浏览整个展区的展品。一件件展品诉说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的不易。经讲解员讲解,队员们了解到:还未经开发的十堰市为建设水利工程遇到了了很多难题,但中线核心水源区的十堰人民以“舍小我、顾大局”的国家意识,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以半个世纪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破解了这些难题。
  据展厅中的文字介绍:十堰位于鄂西北边陲,北枕秦岭,南倚巴山,中贯汉水,怀抱武当。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汉水在十堰境内长217公里,以汉水干流和左岸来会的金钱河、滔河、丹江及右岸来会的堵河、南河等较大支流为骨干,汇集了崇山峻岭的2489多条河流,组成了十堰水系。位于十堰东部汉水与其支流丹江会合口的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一九五八年动工新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我国自行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的万里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它以防洪为主,发挥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远、养殖的巨大效益,把人民化汉江水患为水利的千年梦想变为现实,也为今后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奠定了基础。
接着,为更加深入了解十堰市水利建设中蕴含的可贵精神,队员们采访了该展厅负责人,深入学习十堰市建设历史。“在经济条件如此欠缺的条件下能建成如此庞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好在我们有不畏困难,心怀大义的前辈们,老一辈不服输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用心学习与感悟。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前辈们也不仅是为了十堰市而奋斗。他们精神的伟大远不止于此。这一次次水利工程并不是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的身份向大自然发起挑战,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与自然谋求和谐共生,是为我们中国的发展做贡献。”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队员们认识到当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时,人们所面临的困难与他们解决困难时体现出来的智慧与不畏艰难,勇于抗争,敢于冲破险阻的上进的精神。
 
时间:2023-09-02 作者:张忠玉 来源:十堰市博物馆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暑期社会实践 以翁源兰花二三产业融合为依托,助推两岸
  • 访市博物馆,寻车城水缘
  • 为深入了解十堰市建设历史,学习车城建设精神,6月3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博物馆
  • 09-02
  •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向日葵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