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学子三下乡:尽青春之力,添兴农之望
为深入挖掘种植户需求与肥料企业供应之间的关系,论证“测土施肥产业化”发展可行性,助力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眉县科技支农实践团前往陕西省眉县汤峪镇楼观塬村对当地农户展开了猕猴桃种植与施肥情况调查,同时结合线上对相关企业的采访,为推进“测土施肥产业化”,促进农户企业合作双赢贡献了青年力量。
线下实地访民意,科普宣传尽己力
汤峪镇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眉县猕猴桃的最佳适生区。据悉,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6万亩以上,已成为镇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镇12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猕猴桃产业全覆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为深入了解当地农户猕猴桃种植与施肥情况,也为向村民科普测土施肥的重要性并调查其合作意愿,实践团决定走访陕西省眉县汤峪镇楼观塬村的多家种植户,并提前构思设计了交流的相关问题。
队员们来到楼观塬村,以知识科普、实况调查、意愿分析为主要目的展开本次调研活动。
在采访中,队员就种植与施肥情况,面临困难,合作意愿、主要诉求四方面进行了提问。在与农民的交流中了解到,当地农户种植规模多为2-4亩,而年投入化肥费用多为1500-3000元/亩。多数受访者向队员表示,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化肥费用高,相关政策缺乏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队员对测土施肥技术展开了通俗易懂的讲解,“测土施肥技术,就是先测土壤的养分,再看栽种的庄稼需要哪些养分,根据测出来的结果,缺什么就在化肥里配什么。”经过简单的科普介绍,80.6%的受访村民都表示非常愿意与相关企业开展测土施肥合作。有村民听后更是感慨道:“测土配方施肥这样看来是特别好的,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肥料企业适当降低测土配方施肥的价格,我们将非常愿意配合开展测土施肥工作,这样既能够保证果园有产量,降低施肥成本,对土壤对环境也很好!”
在被询问种植和销售方面存在的最大诉求时,多数村民回应希望在种植方面能改善土壤质量,降低化肥需求,以此减少投入成本;而在销售方面希望能加强政策支持和补贴,拓宽销售途径。
采访结束后,队员来到村委会,就采访结果与有关工作人员展开了进一步沟通。队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建斌教授团队关于秦岭北麓猕猴桃种植施肥指导为依据,向工作人员介绍了如何快速估算猕猴桃一年需要施用多少化肥,如何合理地在猕猴桃不同生长期施用化肥,为楼观塬村的猕猴桃种植提出了有关建议。工作人员表示会将指导表放在村委会,供村民随时学习。
线上访谈征意愿,广集难题寻策略
实践队员根据相关资料与专业所学制作了针对化肥企业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企业规模、肥料产品、合作意愿以及认为实现产业化的最大困难等设计有关问题,力求以专业性、合理性、针对性的视角,挖掘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意愿以及存在的阻碍。
队员以电话采访和网络调查的形式与杨凌德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衡肥业有限公司、陕西华盛农资有限公司、陕西佳上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线上沟通。为取得最佳采访效果,队员按照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展开交流,对公司运营规模、销售产品、员工培训、合作经验、以及对“测土施肥”的看法和开展农企合作的意愿进行了有效沟通,最后针对“测土施肥产业化”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咨询。各公司都表达了具有与农户合作开展“测土施肥”的意愿,但普遍认为要实现产业化还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现有员工队伍缺少技术人员的补充,造成技术方面有一些断层。此外,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
采访过程中,有公司人员谈到曾与多方进行测土施肥合作,认为最有意义的合作是与农户进行合作,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农户增收,农企双赢,更有利于减少过度化肥污染,促进长远的发展。
通过实地走访和线上调研,实践团队了解了农企关于“测土施肥”合作意愿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将调研结果形成报告积极反馈给有关企业,助力楼观塬村猕猴桃种植进一步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刘占德曾说“只有根植在广袤的田野上,才能真正知晓那里最需要什么,什么样的科研成果才能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要实现“测土施肥产业化”任重而道远。接下来,实践团将不忘初心,继续深入田间,加大调研力度,积极科普推广,以实践践行青年学子的时代使命,助力精准施肥成为田间特色!
时间:2023-08-30 作者:王馨颖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