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控学院学子:体悟先烈精神,担当时代责任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二十大精神的谈话,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同心向党社会实践队在7月17日来到固安县林子里烈士陵园从二十大伟大建党精神中的抗战精神来对二十大精神进行学习、传承与调研。
      位于廊坊固安林子里村的林子里烈士陵园,以纪念革命先烈,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为主题,再现了当时林子里战斗中革命战士们和村民的的英勇战斗,因为敌我力量悬殊,最终有七十二位烈士牺牲在了这片土地上。烈士们用行动为实践队员们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为内涵的抗战精神。
      在参观固安林子里烈士陵园的过程中,实践队员被陵园的庄严肃穆所震撼。每一个墓碑都记录着一位位英勇的烈士的姓名和事迹,让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了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在烈士陵园里,实践队员们静静地为烈士们擦拭墓碑,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这个过程让实践队员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烈士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通过参观陵园,实践队员了解到固安林子里村在抗战期间的重要地位。这个村庄曾经是八路军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区域,许多英勇的将士在这片土地上与敌人浴血奋战,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自由而努力。在这里,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了保家卫国、为民族独立奋斗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
      烈士碑林、烈士纪念碑、革命纪念馆,带着实践队员走的村民边走边讲,最后停留在一座纪念碑前,村民说这座纪念碑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是村里为了纪念那场战斗修建的。老人还讲当时村里只有九百多口人,但是所有人永远都忘不了那场战斗,忘不了那些牺牲的烈士们。
      实践队员走进纪念馆,了解到了战斗发生时是 1944年3月,冀中第十军分区警卫连、机关干部等共70余人在开辟敌后新区途中,遭遇敌人合围。危急时刻,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林子里村成为御敌的坚固阵地。
      八路军先把老幼妇孺安置妥当,随后便与村里人一起打通房屋内的通道,掏好“枪眼”,架起机枪,与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激战。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饿了,村里人拿出饽饽给大家充饥;弹药不足,手边的锄头、铁锹、钢叉成为肉搏战的有力武器。在军民密切配合下,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敌人久攻不下,最终使用了毒气弹,不少战士和民兵因此倒下。但是拼到最后,也没有人投降。敌人撤走后,村里人偷偷把重伤的战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又把牺牲的人抬到陵园这一片。在参观中,实践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了抗战精神的伟大意义。抗战时期,无数烈士们不顾生死,英勇杀敌,为了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为了保护人民的平安和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坚定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令人钦佩,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实践队员们学习和传承。
      在新时代,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学生应该以烈士们为榜样,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不畏困难的勇气,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工作中,都要坚持努力奋斗,战胜一切阻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林子里村为了祭奠这些烈士,集资修建了这座饱含敬意的纪念碑。
当时村里人都觉得,即使再穷,也都要给他们给他们垒一座碑,老人说,我在这里听着那些故事长大,我也通过这里把那些故事讲给后人听。革命故事在村里代代流传,革命精神也融入到每个林子里村人的血脉中。
      除了实地参观,团队还通过个人讲述、录制视频的方式,将所见所闻拍摄制成“红色小课堂”,将所思所感通过视频、语言传递给更多人。
     参观固安林子里烈士陵园是一次令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实践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了抗战精神和二十大建党精神的伟大意义。作为大学生,应当在新时代中挺身而出,肩负起责任和使命,勇敢追求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应当牢记烈士们的奉献精神,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学生的担当与责任。

 
 
时间:2023-08-26 作者:刘奕航 来源: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控学院同心向党实践队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南财学子赴桦墅村,品茶肆幽香,见乡村发展
  •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赴陕西省榆林市
  •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赴陕西省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