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曦光·星光”实践团探索西小站村乡村之旅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号召,鼓励奉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5日至7月13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曦光·星光”暑期实践团12名成员随袁梦与刘娜娜二位老师前往八里台镇西小站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在这片富有乡村气息的土地上,实践团感受乡村之美,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参与非遗传承与创新,体验乡村发展中的生态旅游资源,弘扬乡村精神,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  
(实践队员村口合影)
乡村,有着朴素之美,景物之美,勤劳之美和寂静之美。实践团一行12位同学牢记自身的任务和使命深入学习了解当地发展并从多方面切入,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并通过举行一系列活动亲身体验了解当地文化练就过硬本领。
一、感受乡村之美:走进农田,劳作快乐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实践团一行人来到西小站村的田间地头,深刻感受乡村之美。实践成员在徐萍同学的带领下与当地农民们一同劳作,体验农耕的辛勤和快乐,加深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在参与田间作业、喂养家禽等活动中,他们也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提升,还包括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实践团开始探索乡村的生态旅游资源,并通过亲手制作美味佳肴,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实践队员在劳作)
二、传承非遗文化:掐丝珐琅与大漆工艺之美
实践团深入了解西小站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路鑫同志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亲身参观掐丝珐琅工作室和大漆作坊,领略着掐丝珐琅和大漆工艺的精湛技艺。并在李路鑫同志的帮助下也与当地乡村的工艺人进行了一定的交谈,同时在与当地乡村合作的过程中,他们深刻认识到这些非遗项目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实践团成员探索非遗技艺的创新和市场推广,将掐丝珐琅和大漆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非遗产品,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注入新的生机,推动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员采访掐丝珐琅传承人于刚老师)
 
三、探索生态旅游资源: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实践团深入了解乡村的生态旅游资源,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亲手制作美味佳肴、参与田间作业、喂养家禽等活动,他们积极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实践团还探索了乡村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实践队员在喂养家禽)
 
四、弘扬乡村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记忆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实践团探访西小站村的军粮路,回顾红色基地的历史。通过红色电影播放和小小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实践团传递红色情怀,激发乡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实践团成员还适当去拜访了当地的老党员和书记,聆听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从中汲取力量,学习了解有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乡村精神。
(实践团队员体验军粮路)
 
五、青年力量共建美丽乡村:创新振兴新思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团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和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开展了教育关爱、乡村环境、医保政策普及、观看电影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了解乡村需求和挑战,发挥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共同筑起美丽乡村的梦想。实践团成员在西小站村书记李路鑫带领下完成了许许多多的活动。实践团的努力为乡村振兴开启了新的篇章,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 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西小站村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路径,实践团的队员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与创新,探索乡村发展中的生态旅游资源,弘扬乡村精神,感受乡村新风貌。实践团成员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实现了增知识,长才干,徐萍同学说:“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了身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深刻了解三下乡的真正意义。”青年实践团队在这片美丽的乡村留下了宝贵的足迹,为共建美丽乡村贡献着青春力量,也将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时间:2023-08-19 作者:徐萍 来源:“曦光·星光”实践团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巢院学子三下乡:孝老敬老,爱暖空屋
  • 巢院学子三下乡:关爱空巢老人,传递暖心力量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践创新,助力未来”老挝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黄梅戏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黄梅戏
  • 7月15日,为了深入了解和欣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三下乡队员来到中国
  • 08-19
  • 保护生态环境,滁院学子赴琅琊山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