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夏天,我与大白邑的第二次“邂逅”开始于推普之路,这一次要讲的是我在大白邑那些与普通话的事儿。
有一种美丽的语言叫做汉语,有一种最动听的话语叫做普通话。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大白邑小分队在这个蝉鸣鸟叫的夏天将最美的语言、最动听的话语带到了大白邑社区的生活中。
羊肠小道,稻香四溢,推普团走在这如画诗般的村庄里,沐浴着阳光,感受着真。对于我来说,我享受在大白邑的每一天,与孩子们一起回味童年,在村庄里找寻梦的足迹。我喜欢与坐在集市门口的大人们闲聊,以普通话入题,听着他们用夹杂方音的普通话讲述着自己与普通话的那些不解的情愫,以及他们对下一代学好普通话,走出家乡,向着远方探寻的美好愿景,或许他们希望家乡的下一代能够弥补他们没有完成的遗憾。
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他们没有为了应付我们而草草两句,而是热情地向我们一一介绍这个充满历史与故事的村庄,介绍他们的日常生活,介绍集市里的回民美食,尽管我们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通,但是交谈甚欢,热情洋溢,彼此之间少了陌生的拘谨,多了真情的交心。在交谈过后,推普团还分发了推普的宣传册,讲解推普的重要性。他们一边笑容满面的听着我们讲解,一边接过宣传册,并且还一手拿着宣传册,一手拉着我们的推普志愿者,衷心表达对推普团,对推普活动的肯定。两手交替,是时代的眼泪,也是时代的珍宝,一手传递殷切希望,一手传递安稳的回应,彼此都交换着彼此的真心。集市只是我们推普长征路上的一环,希望各个地方能够环环相扣,共走这漫漫推普远征路。我与普通话在村庄里的某个角落,找寻那一方遗落的梦想,希望大白邑的下一代,能够带着家乡的遗憾,带着梦想,勇敢走向远方。

走过集市,寻访进推普学生的家中,探望孩子年迈的奶奶,不难看出,奶奶略显拘谨,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还是对陌生人的警惕种种,我不得而知。但是奶奶脸上的慈容,让我们有了接近她的勇气。奶奶并没有因为拘谨,而拒绝我们的寻访,她用方言跟我们聊天,推普团志愿者也在聊天中,向奶奶询问家里使用普通话的基本情况,轻松的对话环境,让奶奶放下拘谨,向我们吐露心声,她慢慢的跟我们讲述家里的一些基本情况,表示家里只有孩子能够很好的使用普通话,说道:“现在学校条件好了,学到的东西也逐渐变好了,变多了。”是呀!家长只希望后辈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讲完这个后,奶奶又表示,孩子的爸爸也会偶尔使用普通话,主要是因为爸爸从事贸易运输,与外界交流较多,所以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会较高,但是普通话的一些发音并不准确,这也体现了当前使用普通话的一些现状—不能规范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当然,这样的情况在大白邑很常见,或许不止大白邑,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所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推普的决心。结束交谈时,奶奶还很热情的将我们送出门外,希望我们能够多多帮助他们的孩子,我们也想对奶奶说:“奶奶,我们一定会的!”深入实地考察,感悟世间真情,了解普遍民情,用尽全力帮扶,这不是一句口号,而真真切切是推普团的初心及愿景,希望我们能够带着推普团的初心及愿景慢慢“征服”这条推普远征路!

这便是这个夏天我在大白邑与普通话的一些事儿,还有很多触及人心的事儿,暂存于我的记忆中,但准确来说,这是普通话与大白邑社区的一些事儿。
推普在大白邑暂告一段落,希望推普的号角在这个夏天,在大白邑吹响,也希望我们能坚定地走在推普的漫漫远征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