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科学子三下乡感悟:传温暖力量,振乡村文化

2023年7月24日到7月27号,为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清风鸣爱,情满七月”志愿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花园村举办“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通过和花园社区团支部联合开展辅导留守儿童学业和大学生文艺表演等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座座夏日里的暖心之桥。

 图为志愿实践团队员进行作业辅导。 熊丽 摄


   在三下乡结束后,我们拿起笔来试着追溯这令人难忘的四天。
   这是我们试着从别人的人生视角洞寻真知灼见的一次经历。我本没有抱着观察芸芸众生的态度参与活动,我的首要目的是关怀,帮助弱势群体,比如关注留守儿童。
    很多农村青壮年,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来为父母及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选择了进城务工,成为城镇建设的中坚力量。孩子不得已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所在地通常教育资源有限,父母的关心陪伴也有限,这就对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通过几天的相处,我们从一个刚上初中的小男孩儿那里知道,他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妹妹也跟着父母在外面上学,家里只有他和外婆两个人。他的眼中流露着一丝丝落寞,他说到,每次过年父母回来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相处,总觉得有一点尴尬和别扭。就像柴静的《看见》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可能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一座孤岛,但是缺乏关爱和引导带来的心灵空洞却深深包围着孩子的心灵。我们团队也组建了与留守儿童长期帮扶工作,希望通过我们微弱的力量带给留守儿童们一些关爱和陪伴,让花儿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图为志愿实践团队员进行作业辅导。 熊丽 摄

      在这几天里,我们和小朋友之间也从最开始的陌生拘束到后来的熟悉亲昵。小朋友们经常会在课余时间偷偷做一些手工作品送给我们,也会从家里拿一些零食分享给我们。我想,孩子大概就是这世界上最纯真的存在吧,他们简单、纯粹又灿烂。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她们拉着我们的手,小声问道“老师,你们还会回来看我们吗”,“我们还会见面吗”。她们就像一颗颗柔弱又坚韧的种子,在某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偷偷冒出了芽。我们会尽力呵护浇灌这些希望之种,置之于阳光之下。“会的呀,我们还会见面的。”我们也轻轻地拉着她们的小手回道。我想我们坚定地爱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也相信自己正在被我们爱着。

图为小朋友送志愿实践团成员的礼物。邬馥励 摄

     事实上,不得不坦诚地说,尽管我们志愿团队员通过对接留守儿童,试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他们提供长期性的帮扶,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我们在短时间所能带给他们实质性的帮助并不多。在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之下,想要真正改善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资源缺乏问题,社会各界都仍需不断为之努力。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经历,我们拥有了一扇通往他人心灵世界的窗户。从小学、初中、高中,我们被父母教导最多的就是听取长辈们的经验。我们缺乏一个向外看,从外界吸取经验,通过自身实践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三下乡的志愿活动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让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生命,在同理心和爱心的催化下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留守儿童心灵的道路。
      这还是我深刻领会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一次活动。本次活动不仅仅补充了我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加锻炼了我综合素质的发展。我时常感叹道,原来小说里说的很多东西都是真的,原来社会与生活真的是作家所描绘的那样,有的绚烂,有的残酷。增强了我不断汲取书本知识的意愿。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双向补充,最终实现自身的多元发展。在进行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学会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语不欺我。
     时序更替,岁月奔流不息;来日方长,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是我们志愿团迈向乡村的第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我们将把有限的力量投入到无限的为他人服务的洪流之中。这不仅仅让我们认识了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还让我们遇见了一个个可爱的心灵:退伍老兵,乡村的孩子们……每当想起一双双清澈的瞳孔,一个个孤单的背影,都让我心存感动,受益良久。


图为志愿实践团成员们和留守儿童一起拍的搞怪合影。熊丽 摄
                                                                                                                                                                                                                   通讯员 邬馥励 幸小舜
 
 
时间:2023-08-14 作者:“清风鸣爱,情满七月”志愿实践团邬馥励 幸小舜 来源:“清风鸣爱,情满七月”志愿实践团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淮北师范大学三下乡:“夏”乡之队在六安市官塘村开展
  • 人科学子三下乡:“八一”关怀送温暖,学子步履争先前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小青“圆梦工程”志愿服务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感悟:传温暖力量,振乡村文化
  • 安徽学子三下乡:品李白文化,察社会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