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杯碟弦歌:在器物交响中唤醒千年宫调——“遗” 脉相承实践团探秘海州五大宫调乐器秘境

瓷木共鸣:当杯碟成为音乐化石

2025年6月26日,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遗”脉相承实践团走进连云港民俗文化馆“明清俗乐”展厅,玻璃展柜中一组杯琴与碟琴在射灯下泛着温润光泽。青花瓷杯整齐排列,杯身壁上朴素青花装饰纹样引人注目,旁边摆放着温润泛黄碟琴——这些看似日常的器具,竟是海州五大宫调最具特色的伴奏乐器。

“杯琴需选用景德镇薄胎瓷杯,注入不同量的水来定音。”民俗馆研究员轻叩杯沿,清脆的“宫商角徵羽”在展厅回荡。团队成员徐岳鑫用分贝仪记录数据:“盛水三分的青花杯音高为D4,与文献中‘以水定调’的记载完全吻合!”更令人称奇的是一组民国时期的碟琴:杯碟敲击处留有经年磨损的凹痕,印证着“碟琴十八法”的演奏传统。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5.png图片5

器以传韵:从杯碟叩击到声腔密码

在非遗工坊,观看了五大宫调非遗传承人刘长兰演示了杯琴的演奏绝技的视频:右手筷箸轻击杯口,左手按抚杯身调节音高,《软平调・秋江》的旋律在瓷杯震颤中流淌。“五大宫调的小调多用碟琴伴奏,节奏要像船工摇橹般顿挫。”刘老师边说边敲击碟,清脆的节奏与海州方言的平仄完美契合。团成员李恩奇通过频谱分析发现:碟琴的泛音列与《叠落调・五更》的骨干音高度重合,“这不是偶然,而是方言声韵与乐器声学的千年磨合。”

展厅中央的互动装置尤为吸睛:当参观者触碰屏幕选择曲牌,杯琴与碟琴的3D模型便会演示对应的演奏指法。在《闹五更》的节奏图谱中,碟琴的敲击点与歌词重音形成动态关联,直观展现了“字多腔少”的小调特征。“原来杯碟的叩击节奏,藏着明清小曲的叙事密码。”团队负责人吴柯感叹道。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6.png图片6

青年造物:当传统器乐乐遇见数字新生

“我们想复原一套‘可交互的杯琴系统’。”团队负责人李盈盈展示着设计蓝图,计划在瓷杯底部嵌入压力传感器,敲击时同步生成工尺谱光影。民俗馆提供的民国《杯琴谱》手抄本给了他们灵感——谱中“轻击为羽,重叩为宫”的批注,被转化为传感器的灵敏度参数。团队成员杨帅说:“我们可以用AI算法分析不同水质对杯琴音高的影响,未来或许能开发智能调音的电子杯琴。”

从展柜中静默的瓷杯,到工坊里跃动的声纹,江苏海大学子正以“器物+科技”的视角,解码海州五大宫调的声音基因。下一站,他们将带着杯琴碟琴走进校园——这场跨越千年的器物对话,正等待着与青春共振。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片4.png图片4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