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春力量对话千年非遗:解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密码

    青春力量对话千年非遗:解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密码
  七月中旬,郑州大学朱仙版迹青年队一行七人来到河南开封朱仙镇,以“走进木版年画,传承非遗薪火”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走访年画老艺人、观摩制作过程、参与创作实践等多元方式,近距离感受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探寻非遗传承的生动路径。初见非遗:从一场邂逅到一生坚守实践队首站抵达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在这里他们拜访了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年画社社长张继中。出身于年画世家的他,从小便与年画接触,但要谈及到与木版年画的真正结缘,张社长回忆道,在20世纪90年代,彼时还是人民教师的他,因一次偶然机会参与了中国第一家木版年画博物馆——武泉博物馆的开馆仪式。正是这场活动,让他被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深深震撼,并意识到了将木版年画传承下去的重要性。于是,怀揣着守护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初心,他毅然辞去教师工作,从零开始钻研年画技艺,一钻就是三十年。这些年里,张社长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不仅深耕于非遗抢救保护,致力于恢复年画的历史原貌,更以前瞻的眼光积极探索传承新路径:牵头举办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汇集中外专家交流研讨,吸引十万余名观众参与,让这项技艺真正走向了更广阔舞台;联动高校开发文创产品,让木版年画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推动“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让传统文化以可感可知的方式走进年轻的心灵中。每一步行动,都在践行着他对木版年画传承的郑重承诺,也让千年非遗在当代有了更多更鲜活的“对话”可能。触摸技艺:藏在每一道工序中的匠心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从最初的绘稿构思、到精细的刻板雕琢、再到严谨的印刷晾晒,一幅年画的诞生需历经数十道工序,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功底。朱仙镇木版年画以构图饱满、线条粗犷、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的风格独树一帜,其背后是手艺人代代相传的坚守与执着。现场,手艺人向实践队细致演示了刷板、拓印等技法,队员们也纷纷上手体验。手持刷子蘸取颜料,在雕版上小心翼翼地均匀涂抹,再覆上宣纸轻轻按压,当一幅幅透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年画从自己手中诞生时,队员们难掩心中的兴奋。这亲手实践的过程,让实践队对“匠心”二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慢工出细活”的真理。在体验馆内,许多中小学生也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制作木版年画的过程,当亲手印的年画图案渐渐显现时,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惊喜,纷纷举着作品互相展示。在这热闹而温馨的场面里,藏着非遗传承最纯真的生命力——那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最自然的亲近。走访老街:永不磨灭的赤诚与热爱随后,实践队走访了木版年画一条街。虽非春节旺季,街道略显冷清,但几家老店门楣上悬挂着的“木版年画”旗帜依旧醒目。实践队走进这些老店时,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墨香和木质气息,墙上、柜中的木版年画作品琳琅满目,角落里堆积的梨木版更是数不胜数。每一块梨木版上的纹路,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当队员们正为木版年画的鲜艳色彩赞叹时,手艺人一句“每一种颜色都要对应一块梨木版”的介绍,让其中一位成员惊呼:“原来在这绚烂色彩的背后,有着如此繁杂的工序。”尽管这些手艺人分属不同流派,技法也各有千秋,但当谈及到木版年画,他们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赤诚,言语间都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自豪。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展馆寻迹:百年藏品里的历史与温度走进开封博物馆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展厅,队员们的目光立刻被展厅里静静陈列着的木版年画吸引,历经上百年的岁月沉淀却依旧色彩鲜明、栩栩如生。无论是展板上详细介绍的吉祥纳福、门神神像等题材,还是玻璃柜中被陈列着的梨木版、刻刀、趟子等工具,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这门艺术的发展脉络。“不同时期的木版年画体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和生活态度,但它们都体现着中原人民淳朴的民风和对生活的热爱。”一位队员感慨道。青春接力: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担当刀与木的碰撞,墨与纸的交融,传达着人们对生命的追问,对文化的传承。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价值从不止于“技艺”,更在于它让我们看见了那些流淌在民间的审美与信仰,从未因时光的流逝而真正远去。它不仅是节庆文化的鲜活符号,更是民俗记忆与时代印记的载体,从驱邪纳福的古老题材、到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作品,它始终以独特艺术形态传承着民族情感与审美智慧。此次实践活动让这些青年学子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他们不再是隔着屏幕或书本了解木版年画,而是通过亲手实践去感受、触摸这项非遗文化。这次实践不仅深化了队员们对木版年画技艺的理解,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非遗传承背后的责任与担当。当青春力量与千年非遗相遇,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次“接力”,唯有向非遗文化中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才能让它生生不息!
来源: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朱仙版迹青年队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不负所“托”,快乐一“夏”
  • 为丰富辖区少年儿童暑期生活,进一步帮助辖区家长在假期看管孩子的安全、关注孩子的成长,“大天地”实践团于2025年7月21日至2026年7月
  • 08-27
  • 笔尖绘就振兴梦,猕桃串起乡村兴
  •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践团,赴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聚焦当地猕猴桃产业。该村气候适
  • 08-27
  • 非遗入画,童心绘梦
  •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实践团,在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开展绘画支教活动。因乡村儿童缺陪伴、少艺术熏陶,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