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蟹逅智水”团队:聚焦苏湖蟹殖,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布局,承载着实现城乡融合、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深远使命,为新时代“三农”发展锚定方向。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进程,贯彻三下乡实践宗旨,7月3日至7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蟹逅智水”团队前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开展为期两日的调研。
奔赴水乡:开启蟹殖调研之旅
7月3日下午时分,团队成员陆续抵达消泾村村委会,在与当地工作人员的沟通指引下,成员们前往“一号基地”实地参观。此时还未至螃蟹丰收时节,蟹农们早早投喂下饲料便离去,除却细密的蝉鸣,唯有增氧设备激起的水花起落有序,与之应和。消泾村养蟹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规整的养殖塘块,如棋盘般铺展,水体清澈,周边树木成林,与养殖区形成和谐生态系统。
解码蟹村:文化与生态的双维探寻
随后,团队成员分别去往村大闸蟹文化馆及消泾村的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消泾村的大闸蟹文化馆以“蟹”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光影体验和多媒体互动生动地向游客们展示了这里的蟹文化,从“蟹”字由来,到蟹的生长周期、蟹的品种、蟹的做法等等,应有尽有。“蟹”,早已不仅仅是消泾村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活计,而成为一代代传承至今的文化基因。在这里,吃蟹和懂蟹已然密不可分,来往的游客们带走的是肥美鲜嫩的阳澄湖大闸蟹,更是一身浓浓“蟹味”。
这座位于阳澄湖北岸的江南古村,在抗战时期也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记忆。阳澄湖江抗纪念馆中真实反映了当年军民的抗日斗争历程,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拓宽了对红色精神的认识,也对消泾村的红色底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对话乡邻:聆听蟹农养殖心声
剩下的时间里,团队成员三两一组与村民、蟹农及批发商们展开交流对话。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如今的阳澄湖大闸蟹实际上并非直接养殖在阳澄湖中,而是借调湖水在养殖基地的蟹塘进行培育,“那个螃蟹的排泄物是很脏的,那水源就被污染了。”在消泾村养蟹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蟹农们也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开拓出更科学、更绿色的养殖方式,实现传统养蟹的转型。
此外,“蟹逅智水”团队还向当地的蟹农、批发商们发放问卷调查,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消泾村当地的销售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有很多游客专门到我们这里来吃蟹,我们也有很多老顾客、回头客。”得益于远近闻名的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号,消泾村的螃蟹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每每金秋十月螃蟹收获时节,前来游玩品蟹的游客络绎不绝,呈现一派盛况。
青春赋能:以青春力量助乡村振兴
据了解,目前消泾村的养蟹从业者多为中老年,缺乏年轻血液注入创新活力。而大学生下乡实践,恰好为这种现状带来新的可能,年轻一代的知识视野、创新思维与乡村产业的结合,或许能为传统养殖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这种人才与乡村产业的碰撞,不仅让村民对产业未来有了更多期待,也让团队明确:推动人才下乡,鼓励年轻人扎根乡村,让青春力量与乡土发展紧密联结。
来源:蟹逅智水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