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双柏县白竹山茶被誉为“深山瑰宝、虎乡珍茗”,近年来,白竹山茶通过产业升级、品牌创新与文旅融合,从偏远山区走向全国市场,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黄金叶”。2025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万里乡链调研队”深入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以科学的视角探寻这片高山茶园如何以生态禀赋撬动产业振兴。
![]() |
图为白竹山生态茶园局部 夏婷婷 供图
白竹山茶园坐落于双柏县法脿镇,地处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东麓。这片连绵的茶园平均海拔介于1980至2150米之间,自然形成了独特的云雾茶带。
![]() |
图为调研队员体验采茶过程 夏婷婷 供图
团队成员通过调研得知,为构建生态种植体系,茶园实施了全程禁用化学农药、全面覆盖物理防虫灯、推行茶草共生模式等一系列实践措施。截至2025年,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提升,虫口密度大幅下降,地表径流中氮磷含量削减幅度已超过一半。
通过访谈当地茶农,调研队了解到,白竹山茶水浸出物含量高于国标,游离氨基酸总量达4.2%,酚氨比处于绿茶适口区间6-8;专业审评显示汤色“绿明亮”,滋味特征“醇厚有回甘”,这些品质特性与高海拔温差促糖积累及原生树种遮荫降低茶多酚涩感转化直接相关。茶园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茶叶品质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 |
图为调研队员与白竹山生态茶厂负责人合影 夏婷婷 供图
2025年双柏县茶产业报告显示,白竹山茶年产量中春茶占62%,夏秋茶用于深加工。产值结构除初级茶产品产值外,茶膏茶粉等衍生产值也非常可观。联农带农成效覆盖法脿镇6个行政村,惠及茶农千余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建成SC认证加工厂4家,就近吸纳就业326人。
白竹山茶产业的故事,是一部自然法则与经济逻辑的和鸣曲。当清晨的薄雾漫过苍翠的茶垄,这片高原秘境正以最本真的生态底色,悄然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答卷,回应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南京财经大学“万里乡链调研队”的实地调查,团队成员系统收集了白竹山茶产业的生态与经济第一手数据,深化了对区域特色产业与基层经济振兴协同机制的理解。团队确认,本次调研不仅验证了哀牢山高海拔环境对产业可持续性的关键影响,还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了可量化基准。基于此,“万里乡链调研队”将持续追踪这片绿叶背后的协同演化路径,为新疆、黑龙江等六省的区域特色产业提供学术注脚。(通讯员 夏婷婷 汪颖 赵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