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历史、增长才干、服务社会。2025 年7月20日至23日,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聊城韶光,筑梦乡行 ”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踏上了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团队开展了以“多彩聊城,多元体验——探索城市的温暖与魅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非遗体验寻根脉,青春助力传薪火
7月20日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敬畏,走进道口铺非遗博物馆。刚一进门,浓厚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馆内陈列的东昌木版年画和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展品,仿佛在诉说着聊城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故事。
成员们首先了解了东昌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东昌木版年画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明代,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与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 ,很早就在国内享有盛誉。它将年画与门神画融为一体,兼具审美欣赏和驱邪祈福的功能。体验了木版年画印刷等手工制作,亲身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触摸非遗技艺,方知传承之重。木版年画的油墨香里,藏着千年文脉。
在体验环节,成员们围站在年画印刷台前,小心翼翼地用棕刷蘸取油墨,均匀涂抹在梨木版上,再将宣纸轻轻覆盖,用工具反复按压。起初,有人因力度不均印出模糊的图案,在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技巧,当一张张印着“门神”“福字”的年画新鲜出炉时,油墨香混着纸张的气息,让每个人真切感受到“一版一墨,传承千年”的厚重。
随后成员们又将目光聚焦到东昌毛笔制作技艺上。东昌毛笔制作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分为干棹和水盆,分工精细,要求严格 。从选料到制成毛笔,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通过这次非遗体验,青年当做非遗守护者,让传统在创新中绽放新彩。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提升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情暖福利中心,青春践行敬老心
7月21日,团队带着提前采购的牛奶、面包和应季水果,前往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成员们热情地为老人分发牛奶、面包、水果等加餐食品,送上贴心关怀。在福利中心的活动室里,团队为老人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节目。红歌《东方红》的旋律响起,成员们饱含深情的演唱勾起了老人们的回忆,他们跟着节奏轻轻拍手,有的还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歌声在活动室里回荡,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随后的戏曲片段表演更是精彩,成员们虽然并非专业演员,但他们认真的态度和投入的表演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一段经典的京剧选段,成员们努力模仿着京剧演员的唱腔和动作,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老人们看得入神,不时鼓掌喝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演出后,大家陪老人散步,拉家常、听往事,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将一老一少的身影拉得很长,欢声笑语里,流淌着跨越年龄的温暖。一份关怀,一场表演,一次陪伴,皆是温暖的传递。老人们的笑容里,藏着志愿服务的意义。以行动敬老,让传统美德在青春中延续。此次活动让老人们感受温暖,也让队员们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用行动践行“敬老爱老”传统美德。
观孔繁森纪念馆,承初心铸青春魂
7月22日,天空中飘着丝丝细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的氛围。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追寻英雄的足迹,感受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心中满是崇敬与震撼。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无声地诉说着他扎根西藏、无私奉献的一生。在“雪域高原的足迹”展区,一张孔繁森在雪山中跋涉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照片中,他穿着厚重的棉衣,背着行囊,脚下的路布满了积雪,但他的眼神却坚定而执着,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展品中,一件补丁摞补丁的衣物和一双沾满泥土的胶鞋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物品虽然朴素,却见证了孔繁森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岁月。他在西藏工作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从未抱怨过,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帮助贫困的群众,他常常拿出自己的工资,甚至卖血为孤儿筹集学费。成员们站在展品前,久久凝视,内心充满了崇敬与震撼。大家仿佛看到了孔繁森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身影,那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成员们站在展品前,久久凝视,内心充满了崇敬与震撼。大家仿佛看到了孔繁森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身影。
孔繁森的初心如灯,照亮青年路。用担当与奉献,让为民情怀落地生根。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把为民情怀融入行动,用担当与奉献书写青春,让初心在实践中闪耀。
运河博物馆漫步,解码千年文明基因
7月23日,团队来到运河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解码千年文明基因的旅程。一进入博物馆,一艘巨大的漕运模型映入眼帘,它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年运河漕运的繁荣景象。团队成员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团队成员通过拍摄馆内展品与场景,制作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讲解运河故事与非遗技艺;参与馆内志愿讲解,结合专业知识,为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提建议,助力文物与文化故事更生动呈现,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份文化遗产。
通过运河文化传播实践,让志愿者从文化旁观者变为传承者。镜头下的漕运模型、讲解时的非遗故事,让沉睡的历史苏醒。用数字思维助力博物馆创新展示,更懂文化传承需青年接力。这份坚守,让千年运河精神在当代焕彩,也让我们读懂青春与文化共生的意义。
在非遗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于福利中心传递温暖践行美德,从孔繁森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运河博物馆助力文化传承。这些实践让队员们明白,传承文化、关爱他人、担当奉献是青年的责任。未来,实践团会积极投身各类实践,用实际行动助力社会发展,传承文化与美德,以担当之心书写青春华章,让这段经历成为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和动力源泉。
附:实践团队信息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团队名称:“聊城韶光,筑梦乡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文稿撰写:蔡遵展、江琦钰、陈晴
图片摄影:荆超雪、蔡遵展、囤亚轩、江琦钰
团队成员:江琦钰、荆超雪、陈晴、囤亚轩、颜世冉、陈丹、蔡遵展、王菲、费宇凡、班东延
指导老师:辛红、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