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紫苏飘香产业兴 青春赋能乡村美——桂林航院学子三下乡助力灌阳乡村振兴新实践

  紫苏飘香产业兴青春赋能乡村美——桂林航院学子三下乡助力灌阳乡村振兴新实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丰鑫紫成"实践团队深入广西灌阳县,开展了为期19天的紫苏产业调研实践活动。这支由多学科背景学子组成的队伍,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科技赋能和全产业链打造,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团队走访了6个乡镇的80余户种植户,实地考察10家加工企业和20余个销售终端,绘制出详实的产业现状图谱,为后续的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传统种植模式效率低下、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紫苏产业的发展,这也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种植环节,重点推广自主研发的"紫承1号"优质种苗,该品种抗病虫害能力提升40%,配合信息素防虫等绿色技术的应用,使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同时建立标准化种植规程,预计可使亩均效益提升300元。在加工环节,团队协助企业开发紫苏精深加工产品,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品牌建设方面,着力打造"灌阳紫苏"区域公共品牌,通过新媒体矩阵进行推广,潜在受众覆盖超10万人。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更在当地播下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种子。
  
  图片为紫苏种子晾晒场景,在紫苏种植和推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片为紫苏种植基地的标识牌,在紫苏种植和推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团队实践成果已显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经济层面,带动30余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就业,预计促进村集体年增收15%,切实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技术培训培养了20名本土技术能手,有效缓解了乡村人才短缺问题。生态效益同样显著,绿色种植模式的推广大幅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葛洞村村民老王感慨道:"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更是新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希望。"这种"校企地"联动的帮扶模式,正在形成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图片为团队合影,展现了他们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此次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团队成员将课堂所学与田间地需相结合,用专业知识服务农村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他们的探索表明,乡村振兴需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形成内生发展动力。灌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评价道:"这些年轻人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发展理念的革新。"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展现了高校智力资源服务乡村发展的广阔前景。
  
  撰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袁姚敏
  联系方式:19580767861
  供图: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叶霆均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来源: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袁姚敏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
  • 2025年6月25日,河南工业大学豫行实践队赴郑州二七纪念塔开展“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社会实践。实践队从内外双维度发力,
  • 08-08
  • 童心学包扎,安全伴成长
  • 7月21日下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七彩梦”志愿服务团走进盐城市盐湾幼儿园,开展“珍爱生命,‘救’在身边”主题生活常识教育宣讲。活
  • 08-08
  • 眸清齿健 爱润童心
  • 7月28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七彩梦”志愿服务团走进盐湾幼儿园,开展“大眼睛白牙齿”健康科普活动。志愿者通过PPT讲解、互动游戏等,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