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探寻千年文脉,点亮振兴之路——软件学院赴夏县社会实践队

软件学院赴夏县社会实践队感悟分享(一)

7月8日,我跟随软件学院赴夏县社会实践队踏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亲身经历了这次“传承文化,助力振兴”的专项实践。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和对未来乡村振兴的展望。
初到西阴村遗址,那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1926年10月15日至11月初,李济先生在这里主持进行了史前遗存的首次发掘,这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考古工作,它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当我站在那片土地上,仿佛能看到近百年前考古工作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着土层,每一块出土的文物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大门。我们聆听着讲解人员讲述着这里的点点滴滴,从土层结构的分析到代表性文物的发现,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我不禁感叹,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着如此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在这里,我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那一瞬间,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随后,我们来到了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走进一楼展厅,蚕桑产业发展的历程一一展现在眼前。从养蚕到蚕丝制品生产的全过程,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劳动者的心血。技术人员耐心地为我们介绍养蚕过程中的严格要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精确控制,看似简单的养蚕,背后却有着如此复杂的技术支撑。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里不仅坚守着传统的蚕桑产业,还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山西省桑树种质资源圃的设立,就是为了攻克深养殖技术难题,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与价值提升。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产业在现代科技助力下焕发出的新活力,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这些科研工作者们就像产业振兴的火种,点燃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文化根脉与科技创新的交响共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任。我们要把学术探索融入乡土大地,让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用青春和智慧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软件学院 杨雨欣)
 
 
作者:杨雨欣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长安大学弘扬“两路”精神实践队探访可可西里自然保护
  • 长安大学弘扬“两路”精神实践队探访将军楼公园:溯源
  •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非遗融法治,青春赋能基层善
  • 茶器载道传古韵,茗香悟道启新思
  • 茶器载道传古韵,茗香悟道启新思
  • 7月22日,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走进瑞草园茶文化基地。成员先学六种经典茶具功能。品茶时,尹经理讲解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
  • 07-22
  • 南通大学学子走进社区与纪念馆:青春之声传诵抗战记忆
  • 河海学子走进深圳水利工程,用数智赋能隧洞地质预警
  • 永铭烽火记忆,燃旺青春薪火
  • 2025年7月9日至10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传承烽火记忆,赓续青年薪火”实践小分队走进南通市文峰街道三里墩社区以及南通革命纪念馆,
  •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