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阳千氹田,巧变“人民希望田”
大学生联盟网重庆7月2日电 (通讯员 孙艳 梁琼) 7月2日上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暑期三下乡“渝见美好生活,探寻时代风貌”发展成就观察团前往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镇中坝村千氹田展开乡村振兴,荒地复耕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千氹田的发展历程。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悉心为发展成就观察团成员讲解千氹田的历史由来,政府的重新开发策略和千氹田的种植品种。此后,千氹田的魅力将会被用不一样的方式呈现出来。
千氹田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镇中坝村,据介绍,村民们的祖先迁移到此地方,依山傍水建造他们的居住地。经过数年的开发和几辈人的努力,千氹田从层层山峦中脱颖而出,上千块的田地层层叠叠,给村民们为“千氹田”取名提供契机。在过去缺衣少食的八九十年代,千氹田成为中坝村的“粮仓”,是当地村民繁衍生息的重要依托。但是随着九十年代务工潮的兴起,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千氹田也从昔日的“粮仓”逐渐沦为荒地,甚至成为龙头山下最不起眼的一片灌木丛。
图为观察团成员深入千氹田内部。 孙艳 摄
据当地工作人员讲解,近几年千氹田被政府重新开发。当地政府根据村情,结合党员群众代表意见,村里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确立了以千氹田撂荒地复耕复种和打造景观梯田为抓手,通过“集中流转、农旅融合、统一经营”的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曾经的荒地再一次焕发生机,过去地里一米多高的芭茅草已经不再看见,给水的沟渠里也不见淤泥和石块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结队的村民忙碌在田间,绿油油的辣椒和药菊铺满了千氹田,金灿灿的向日葵朝着太阳露出灿烂的笑容,铺满地膜的田地里培育着五倍子蚜虫。
图为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为观察团成员讲解千氹田基本情况。 孙艳 摄
据介绍,近年来,当地采用“集体经济扶持+农户自主务工+农产品订单收购”的模式,对1500亩撂荒地进行修复性耕种,种植油葵300亩、中药菊500亩、高粱500亩、油菜200亩,五倍子蚜虫培育面积宽达1600亩,投入经费高达34万元,且带动脱贫户8户户均增收1000元“再过两个月,山坡上即将是金黄黄的一片,我们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和旅游的季节。看见有人欣赏千氹田的美景,看见农民脸上洋溢着笑容,生活更加富足,发展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们的初心所在”,政府工作人员如实道。丁市镇发展坚持做到春有花香,秋有收获,实现农旅文融合,努力把千氹田打造成百姓的致富田。
图为政府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解种植区域及种植品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艳 摄
同时,政府工作人员指出,千氹田现今的形式格局已成规模,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山水田园相得益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支持村民从事农家乐、土特产制售等旅游配套服务,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农民的切身利益摆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发展意愿,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获取农民支持,也是千氹田得以急速形成的原因,这也是政府为什么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因。
千氹田坐落在酉阳县著名的佛教圣地龙头山脚下。在千氹田观景台处抬头望去,就可看到层峦叠嶂的高山,其间最高的山便是龙头寺。据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龙头山是有酉阳县中含丁市镇的三个城镇共同管理的山庙。此外,龙头山是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同时也是渝东南地区最大的佛教朝拜圣地。每年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吸引着来自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的香客进山朝拜神佛。由于声名远扬的龙头山,诸多香客慕名而来,也为山脚下的千氹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据悉,丁市镇未来几年的重点项目还会继续坚持发展千氹田的农旅文产业,在实现继续发展文化和旅游的基础上,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走上富裕之路。打造酉阳县丁市镇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开创独特靓丽风景,实现经济、生态、文化大丰收。
图为千氹田俯拍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琼 摄
图:孙艳 梁琼
文: 孙艳 梁琼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渝见美好生活,探寻时代风貌”发展成就观察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