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重庆三下乡:青年寻访心系民族情 一针一线独具匠人心

(通讯员熊维佳 周刘丽 刘熠)千百年来,苗族群众用针当笔、用线为墨,将自然万物、民族历史绣在服饰上,苗绣也因此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活化石’”。7月1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扎根稻田旅,寻觅非遗行”实践团赴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底蕴,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推广形成带动何家岩当地群众增产增收的苗族非遗文化产业。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在何婆婆的带领下,我们前往鲁渝共建乡村振兴非遗工坊,来到了当地苗绣女工们的工作场所,几十位民间匠人在此用一针一线绣出“锦绣”新生活。何婆婆向我们介绍了苗绣的特点,一是色彩鲜艳明快,有爽朗炽热之感。花纹稠密,色彩更显艳丽动人;二是花纹灵动跃然,苗绣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是苗族妇女在对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等物象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夸张处理;三是不同形态的事物自由组合,颇注重情趣的表现。每个画面凭借创作者的想象和情感自由倾泻,能让桃花花、牡丹花、山水江河共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将一个个单独的图案巧妙组合成一个丰满的绣品,美观大方。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苗族绣艺传承人。通讯员 谭婉婷 摄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挎包、钱包的布面上。一条褶裙一件素衣一个帆布包,一旦绣上了苗绣,其像极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大方艳丽。同时也显示了苗族妇女高超的工艺水平。近些年来,男女老少都适宜的苗绣已逐渐走出国门,享誉海内外。团队成员无一不感叹民族服饰的魅力,以及中国文化的自豪感,纷纷主动尝试苗绣的工艺制作,孔雀蓝的细线在布面上下穿行,走线、换手等动作在我们手里变得举步维艰,再转向门口的绣娘们,只见她们倚坐在竹椅上,一手拿针线,一手捏住布面,拉着线的针儿在布面上进进出出,仿佛缝纫机一般轻柔无比。还时不时的与我们攀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亲身学习体验苗绣技艺手法。通讯员 谭婉婷 摄
 
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乡村文化的传播,我们当代青年应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记录好本次实践活动,挖掘好与振兴相关的所需条件,传承好当地文化;一技一人便是一生,一针一线绣尽人生,希望在我们的倡导与宣传下苗绣的非遗工艺能有更多人欣赏,有更多的苗绣爱好者们能够齐聚于此,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让更多人发现这片酉阳深处的世外”桃花源“。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3-08-18 阅读:
三下乡推荐
  • 广东医科大学三下乡:走进乡村,领悟游鱼文化
  • 广东医科大学三下乡:纸上绘游鱼,课堂传文化
  • 方兴未艾马尾绣,乡村振兴金凤凰
  • 方兴未艾马尾绣,乡村振兴金凤凰
  • 为积极落实“三下乡”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志愿者在实现乡村振兴,发扬非遗文化的作用,2023年7月19日至21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三都
  • 08-25
  • 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红色初心永不忘,绿色行动正当时
  • iDo实践训练|西里西亚学院“红色赶考”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