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博饼

中秋博饼习俗源于福建厦门,盛行于漳州的龙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门县等地,清代康乾时期的《台湾府志》曾有过相关记载。每逢中秋佳节,闽南及台湾地区会以家庭或社团为单位,自发举行中秋博饼活动。2008年6月7日,福建省厦门市申报的中秋节(中秋博饼)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寒假的末尾,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伍万象更新队开展了关于中秋博饼文化的调研活动。
我们小队通关线上线下同时调研的模式,不仅走访厦门的当地居民,还来到厦门市博物馆询问更多有关于中秋博饼的文化习俗。“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厦门,要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到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满怀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苦闷,郑成功的部下洪旭提出让大家玩一种博饼游戏,士兵们可边赏月边博饼。”厦门市博物馆的老师为我们讲解关于郑成功发明博饼的故事。博饼以六枚骰子和一口大瓷碗为用具,将六枚骰子同时捧于手中,并同时掷下六枚骰子,骰子撞击瓷碗发出清脆的“咔啦”声,并以投掷的点数来安排月饼的大小,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后来,这独特的游戏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得到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通过网上调研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中秋节(中秋博饼)日趋式微,“文革”期间几近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中秋博饼习俗在厦门等地区得以复兴,并成为海峡两岸民众共度中秋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如今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我们都能听到家家户户清脆的骰子声,每一声响都是带着人们对未来的期许。中秋节不仅承载着浓浓的故乡情,也体现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实践队伍:万象更新队
撰稿人:孔璨璘,陈晓茹,吴雪莲,蔡子萱
指导老师:杨丹丹
 
时间:2023-02-08 作者:孔璨璘 陈晓茹 吴雪莲 蔡子萱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