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有热度”“不断线”

“这个暑假,我们基本上是在革命老区安徽金寨天堂寨镇上度过的。”9月20日,刚刚返校的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机电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员在交流会上说,每天队员们给留守儿童上课、帮村民义务维修家电,到田间村头演出、开展直播带货……大家不停变换着“角色”,把知识、技能、欢乐留在了当地。
自2018年以来,该校已先后5次组建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进金寨,开展“三下乡”“博爱青春”等各类公益志愿行动,累计服务逾8000小时。

“多年来,学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将革命老区和西部山区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阵地,通过红色寻访、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坚持深入老区乡村送文化、送服务、献爱心。”该校团委书记顾兴华说。

天堂寨镇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一直是该校大学生实践团队牵挂的事儿。7月12日到达目的地,他们便立即调研了解乡村教育,根据不同需求,化身“小老师”“小家长”,采取送教上门和集中授课的方式,为小朋友们服务,开设绘画、手工制作、机器人体验、安全教育、劳动实践和红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仅一周内,团队为泗河村、前畈村等地50多名留守儿童义务上课200余课时,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充实假期生活。

今年,该校选派的队员不但多才多艺,更有不同的专业技能。他们专门组建义务维修“服务队”,在当地做起了“维修工”“安全员”,到村里设置服务点,集中维修热水壶、电风扇等小电器;对于电视机、冰箱等大件电器,则上门进行检修;针对留守儿童家庭,他们重点进行用电安全宣传教育,为老人和儿童细心讲解防触电常识和家用电器使用规范。

2016年,该校机械工程学院承接江苏省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行走的格桑花”以来,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其中,带领青海黄南州40名学生在上海、常州等地开展“城市探索营”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开拓眼界,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增强自我成长的动力。

目前,机电学院不但创建了“一路格桑花”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项目,更是结对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构建起“1+1+4”教育模式,即通过健全一项机制、建立一个基地、组建四支团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境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暑假,“行走的格桑花”暑期社会实践团横跨2608公里,深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贵州省贵阳市,走进云南省丽江市永胜民族中学、永胜第一中学、贵州省贵阳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通过调研、陪伴、体验、分享、互助等,让大学生在实境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新时代“追梦人”。

“科普宣传是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和手段。我们团队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专门设计了国家科技发展、VR虚拟技术、3D打印三个模块,两个体验互动,以讲座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当地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创新成果,让他们懂得创新的价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该社会实践服务团负责人、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奇说。

尤其是针对疫情影响,该校为了让社会实践服务“不断线”,打破师生与藏区学生交流时空界限,打造了“格桑花之家”汉藏学生“线上+线下”互助团,开展线上课程的学习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构筑汉藏学生线上成长分享互动长效机制。同时,定期精准回访藏族学生,以点对点的精准性帮扶,横纵向、多角度做好“线上”和“线下”有效互动,有效拓宽了志愿服务的深度,提升了两地交融的温度。

6年来,该校有500余名学生主动加入“行走的格桑花”项目团队,为青海省黄南州、云南省永胜县、贵州省三都县的3个少数民族地区、13所学校,捐赠物资78000元,累计有98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受益,累计志愿服务达15000个小时。该团队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江苏省“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时间:2022-09-23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常州机电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有热度”“不断线”
  • 广州新华学院益教微光社会实践队:传统文化进南澳,多
  • 信阳学院教育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