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护康学子的生态与人文思考
2025年8月27日,对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学生赵欣堉来说,是一个被赋予特殊意义的日子。作为学院“提灯传宿火·安本护家国”社会实践队的一员,她站在了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脚下是孕育了古蜀文明、滋养了成都平原的岷江起点,眼前是辽阔壮美、脆弱而宝贵的生态系统。此次调研,于她而言,远不止于地理意义上的溯源,更是一场关于专业使命、人文关怀与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启迪。
该队的实践主题“提灯传宿火·安本护家国”,蕴含着护理事业的深厚传统与时代担当。“提灯”象征着南丁格尔精神的光辉与守望,“安本”则深刻指向维护人之根本健康、守护生命之源的双重内涵。此次将实践地点选在岷江源,正是为了在这“中华水塔”的重要一环,让队员们切身感悟“安本”的宏大叙事——个体的健康与环境的健康息息相关,守护民族的生命河源,与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在本质上同气连枝。
在湿地公园,赵欣堉与队员们细致观察了高原湿地独特的植被群落与生态结构,了解到这片看似静谧的土地所发挥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巨大功能。工作人员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湿地修复、生态监测等措施所取得的保护成效,也坦言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带来的持续挑战。每一组数据、每一次讲解,都让这位护理学子更加明晰: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维系一切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根基所在。水源的纯净与否,直接关系到下游千万人民的饮水安全与公共健康,这与护理学中“预防为先”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由此,她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延伸至护理专业的未来角色。她认识到,传统的护理工作聚焦于医院场域内的个体患者照护,这无疑是核心。但新时代的“大健康”观要求护理工作者将视野拓宽至更广阔的公共卫生与生态健康领域。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不仅是临床技术的娴熟操作者,也应是健康观念的传播者和生态保护的自觉倡导者。在岷江源,她深刻体会到,向公众科普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而预防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这同样是“提灯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从源头预防的理念,与在病房中救治病患同样重要,是“安本”的更深层次实践。
湿地生态系统所展现的脆弱性与韧性,亦让她联想到人体的健康管理与疾病康复。她感悟到,生态系统需要精心的平衡与保护,一旦破坏,恢复艰难漫长;人体的健康亦是如此,需要平时的悉心养护,而非病后的仓促补救。护理工作的精髓,正是这种贯穿生命全周期的、细致的、系统性的关怀与干预,致力于维持和恢复个体的健康平衡态。岷江源的脆弱与坚韧,无声地诠释了“上工治未病”的古老智慧,强化了她对护理专业预防、保健、康复整体观的认同。
此次岷江源之行,对赵欣堉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国情认知,更是一次专业的洗礼。它让她跳出课本与病房的四面墙,从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重新审视护理专业的宏大内涵。她更加坚信,“提灯传宿火”,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那份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与责任;“安本护家国”,守护的不仅是个体的安康,更是支撑这万千生命的健康根基。她表示,将带着这份源于江河之源的思考,在未来的学习与职业生涯中,努力践行一名新时代护理人的使命,为守护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提灯传宿火·
发布时间:2025-09-1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