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绽,云霭轻染,林间鸟雀的啼鸣声打破了山野的寂静。晨露从叶尖滑落,宛如碎银洒落一地清辉。“井冈映山红·交大青年说”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的服装,胸前佩戴着鲜红的团徽,怀着对革命先烈无上敬仰的赤城之心,踏访红色圣地,缅怀革命英魂。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痕迹上,与过往的峥嵘岁月悄然对话。
山间的清风,似在低语,仿佛在告诫着实践团的每位成员: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将忠诚铭刻在守护家园的血脉之中,将使命践行于振兴中华的伟大征程中,以奋斗之我,谱写强国复兴的壮丽诗篇。
井冈山烈士陵园:以誓言致敬英烈 苍松翠柏埋忠骨,巍峨青山安忠魂。上午9时整,“井冈映山红·交大青年说”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井冈山烈士陵园,参加了庄重的革命烈士纪念活动。在庄严肃穆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整齐列队。两名队员代表手捧花篮,步伐沉稳地走向纪念碑,将花篮稳稳放置在碑前。花篮缎带上“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醒目。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三鞠躬,随后肃立默哀三分钟。那一刻,山间寂静无声,唯有风声低语,仿佛在与我们一同缅怀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们。默哀结束后,带队老师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动作庄重而虔诚,寄托着全体师生对先烈的深切哀思与崇高敬意。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内的入团誓词墙前,全体团员队员举起右拳,在带队老师的领誓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纪念馆内回荡,这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庄严承诺,更是对自身责任与使命的深刻认知。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在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此次祭奠英烈活动让他们深受触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厚重和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以先烈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交大学子青春向党、矢志报国的誓言。
小井红军医院:盐粒中的星火 踏入小井红军医院,青苔似乎还残留着当年的血痕,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指导教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了关于井冈山精神中“艰苦奋斗攻难关”的深刻内涵。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斗争中,红军面临着三难——作战难、生活难、治病难。展柜里发黑的树皮绷带、生锈的手术刀和那昏黄的油灯一同,无声地讲述着1929年那个寒冬的故事: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伤员用草木灰止血,医生以竹镊取弹片,战士们用硝盐消炎消毒……当目光掠过斑驳墙壁上“救死扶伤”的标语,实践团成员才突然明白,红军在革命时代仍坚守的信念,正是“永远奋斗”最鲜活的注脚。那捧盐粒,在物资封锁的绝境中结晶出人性最纯粹的光。在小井红军医院,实践团成员真切地触摸到了“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精神内核。
大井朱毛故居:领袖故居连星火 青峰环抱,白墙静立。踏入井冈山大井村,这座承载着朱毛红军足迹的朴素院落,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那些年的星火岁月。
走进毛泽东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布满弹孔的墙壁。轻抚弹痕斑驳的残墙,1929年反“围剿”的惨烈战况瞬间浮现眼前。一面残破的墙壁,承载着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凝望着朱德亲自砌筑的红军灶台,实践团成员仿佛仍能感受到“官兵一致”的温度。
而毛泽东故居门前的“读书石”静卧如砚,石面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凹痕。讲解老师的指尖轻轻划过石上纹路,缓缓说道:“毛泽东在此读《三国》,看报纸,更读透了中国的山河。”1927年寒冬,他委托商贩突破封锁线偷运《申报》;攻占茶陵后,战士们肩挑谭氏藏书百里上山。在昏黄的油灯下,他剖解军阀混战的新闻,淬炼出“敌进我退”等十六字游击诀,更在调查报告中埋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火种。青石为案,星月为灯,他把理论锻成刺破迷雾的利刃。
此刻,一群白鸽掠过常青树梢,恰似80年前飞过受降仪式的羽影。从井冈山的油灯到抗战的捷报,“读无字之书”的智慧早已深深刻进基因:唯有读懂大地,才能守护山河。
草鞋课堂:千绳万结系江山 草绳里有民心千缕,绳结中藏精神万钧。亲手编织草鞋,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独特体验。起初,实践团成员看着老师的教学觉得简单,然而,真正上手才知不易。每一道绳结、每一次弯折,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致。当粗糙草绳在手中渐渐成型,先辈们穿着草鞋翻山越岭、征战四方的画面涌入脑海。这双草鞋,不仅是手工的成果,更承载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草鞋里有民心,草鞋里有精神,草鞋里有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革命的道路,从井冈山起,就是用草鞋走出来的,这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我们是穿草鞋闯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路啊!”
“先辈们磨破双脚也要前行的勇气,是最动人的教材。”团队成员们摩挲着草鞋,感受掌心处传来的刺痛,想象着当年红军战士是如何穿着这双草鞋,走出井冈山,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的。青年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将艰苦奋斗的精神镌刻进青春坐标,更坚定了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年誓言。
红军草鞋踏过万水千山,粗糙的纤维磨红掌心,歪扭的草鞋里藏着的是穿越时空的坚韧与执着。草鞋已经成为历史,但并未远去。它在,红军就在,信仰就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战胜不了的困难。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后面,是千千万万编织草鞋的老百姓。草鞋碾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编织人民政权的经纬。当千万青年俯身编织中国梦时,便是最壮阔的江山图卷。
小井的盐与泪,大井的石与书,两处足迹如明镜,照见革命先辈以血肉铸魂、以石桌为舟的坚守。红军的盐救战友,八路军的血卫家国,皆是同一答案:以我所有,尽我所能。站在八十年后的今天,硝烟已远,钟声回荡。井冈山的红土无声诉说着过往的壮烈与坚韧。这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种,早已超越了具体的历史事件。接过时代赋予的接力棒,我们唯有将这份用生命和智慧熔铸的“艰苦奋斗”与“坚定执着”,化为今日“以学赋能、以行践知”的行动自觉,方能不负这青山埋骨的忠魂,不负那穿越八十年时空依旧振聋发聩的胜利钟声,亦不负脚下这片用信仰染红的、生生不息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