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老兵访谈:岁月里的赤诚与坚守

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薪火传承”社会实践队走进江苏南京。实践组员开展了“聆听老兵故事”主题实践活动,采访了参加过崇武以东海战的老兵。一路走来,硝烟散尽的旧址、浸透血泪的文物、老兵颤抖的讲述,共同勾勒出中华民族从抗争到胜利的壮阔图景,让实践组员对“初心”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15年水兵生涯:三次参战,荣立战功

实践组员在纪念馆中首先了解到这位老兵的光辉履历——1961年3月,江南的春寒尚未散尽,16岁的老兵初中毕业,经学校分配进入医院工作。但在他心里,始终藏着一个穿军装的梦——少年时听村里的老红军讲战斗故事,那些关于保家卫国的热血片段,早已在他心里扎了根。1963年,年满18岁的他,符合国家义务兵役制要求,经镇、县人武部政策审核与三次体检合格后,成为人民海军水兵,开启舰艇服役生涯,身着水兵服投身海疆防务。
服役期间,老兵先后参与1965年5月1日重创敌东江舰战斗、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东海战、1966年7月福建地区反小股作战,荣立三等战功一次、获嘉奖两次。于崇武以东海战后,1965年11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光辉的履历无不显示出这位老兵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


崇武以东海战:战前部署与作战编队

当实践组员和老兵谈及崇武以东海战,老兵回忆,那时的部队驻守闽北,任务需紧急赶赴闽东作战海域,任务紧迫,事务繁忙。此战由中央军委海军和福州军区指挥,参战部队分三个战术群:4艘100吨高速护卫艇组成第一战术群;2艘125吨高速炮艇构成第二战术群;6艘鱼雷艇为第三战术群。海上作战指挥员由海坛水警副司令员魏垣武担任,预备指挥员由护卫艇大队大队长马干担任,鱼雷艇由其大队长指挥。
由于当时的海域局势紧张,部队长期处于战备状态,所以在接任务后迅速响应。并按照原先计划分三阶段进行:编队会合后交代任务,各战术群按一级部署准备,在编队指挥下赶赴集结点;到达后进入高速戒备,奔赴战区;舰艇雷达发现敌目标,编队指挥员命令第一战术群4艘100吨护卫艇攻击敌“永泰号”。

激战过程:从受挫到反击,击沉“永昌号”

在回忆到战斗中最激烈的时刻,老兵的声音也不由得提高。敌“永泰号”负隅顽抗、火力还击,第一战术群指挥艇573组遭敌炮弹轰击,编队指挥员魏副司令等17人重伤、2人牺牲,海上编队一度失去指挥,“永泰号”趁机逃窜。 此后,第二战术群编队指挥员、29大队参谋长王志奇发现新火力点,判断为敌方目标,命令两艘125吨护卫艇赶赴。经观察确认是敌“永昌号”,遂展开火力还击,从1000多米打到100米近战,压制其火力,摧毁部分指挥台与炮位。第二战术群随即通报第三战术群,其指挥员带领六艘鱼雷艇占领攻击阵位,鱼雷命中“永昌号”中部与尾部,致其爆炸起火、舰尾下沉,最终被击沉。 追击“永泰号”时,因前期战况影响,未能将其截获,让其逃脱。此次战役,我军击沉“永昌号”、重创“永泰号”,毙敌百余人、俘9人。第二战术群588艇战后于1966年2月3日被国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听完老兵的讲述,实践组员们无不动容。那时候的战士凭借着落后的武器,但是依然怀着保卫国家的信念,坚守在战斗的第一线。

战史印记:影像记录与精神总结 

当年电影工作者宋崇,随舰参加了战斗,并拍下了可贵的镜头。战斗结束后,宋崇拍摄的珍贵素材被送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经过整理编辑,制作成新闻纪录片《英雄海军 再获大捷》。“后来在部队礼堂看这部纪录片时,看到战友们在银幕上战斗的样子,很多人都忍不住鼓掌。”老兵记得,片中魏垣武副司令带伤指挥的镜头、王志奇参谋长在炮位上怒吼的画面、鱼雷命中敌舰的瞬间,都让老兵热泪盈眶,“那不是电影,是我们真真切切经历的战斗。”
回顾战斗,老兵总结:一是战斗英勇顽强,不到两小时取得击沉、重创敌舰各一艘的战果,在海军战史中较为少见;二是官兵牢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平时强化训练,保持高战备警惕性,常年承担繁重战备警戒任务;三是海军作为战斗部队,需能打胜仗,以此消灭敌人、发展自身,守护海疆安全。
采访崇武以东海战的老兵时,老兵颤抖着拿出珍藏的水兵服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眼神明亮,胸前的飘带在海风里飞扬。“当时我们的艇小,敌人的舰大,但没人敢退。”老兵说,战斗中指挥艇被击中,17名战友重伤,2人牺牲,剩下的人咬着牙继续冲锋,“就想着身后是家,退一步都对不起这身军装。”
当被问及“什么是胜利的秘诀”,老兵沉默良久,指着胸口说:“是信念。相信能赢,相信身后的人需要我们赢。”这句话,与纪念馆里“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标语遥相呼应,让实践组员懂得:所有胜利的底色,都是无数人对家国的赤诚。


这位老兵向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薪火传承”社会实践队讲述了其15年水兵生涯及参与三次海战的经历。面对前来寻访的实践组员,老兵缓缓拉开了记忆的闸门,将15年水兵生涯中那段与海浪共舞、与炮火相伴的岁月,连同1965年11月14日崇武以东海战的热血细节,一一铺展在众人面前。那些藏在水兵服褶皱里的硝烟味,那些刻在甲板上的战斗痕迹,在他的讲述中仿佛从未褪色。
(撰稿:陆庆晖 图片:侍林婧)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