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实践创新宣讲模式让沃柑故事"声"入人心

  广西师范大学实践创新宣讲模式让沃柑故事"声"入人心
  
  7月15日下午15点,在广西武鸣区的一个沃柑种植基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政策宣讲会正在进行。果农们围坐在一起,与广西师范大学柑行海外宣讲团的成员们热烈讨论着RCEP关税优惠政策。"以前总觉得这些政策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学生们讲解,连怎么申请出口资质都说得明明白白。"种植大户黄先生兴奋地说。
  
  图1团队成员向果农解读政策。图为彭雅萱拍摄。
  为了让RCEP政策红利、沃柑产业机遇和壮乡文化魅力真正落地生根,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分众化互动宣讲+青年品牌赋能"的新路径。通过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创新宣讲形式,让政策解读、文化传播与产业推广有机融合,不仅解决了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八桂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
  
  图2果农收获柑橘。图为彭雅萱拍摄。
  在传统的宣讲模式中,"一刀切""大水漫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往往导致群众听不懂、记不住、用不上。针对这一问题,广西创新采用分众化互动宣讲模式,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量身定制宣讲方案。对于沃柑种植户和合作社代表,宣讲团队重点解读RCEP带来的出口机遇和技术标准,不仅用方言进行政策解读,还邀请商务部门工作人员现场答疑,手把手指导报关流程。在文化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宣讲活动则突出展现沃柑承载的壮乡文化魅力,通过改编山歌、编排快板、展示壮锦包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抽象的政策变得可感可触。这种精准施策的宣讲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采用分众化宣讲后,群众对RCEP政策的知晓率提升了40%,沃柑主产区的出口意向咨询量实现翻番。
  
  图3团队成员前往果园基地调研。图为彭雅萱拍摄。
  柑行海外宣讲团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基层理论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一方面,通过精准区分受众群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开展宣讲,有效破解了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创造力和传播力,运用新媒体技术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这种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做法,让理论宣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让一个个"桂字号"产品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来源:彭雅萱,林艳丽,熊礼瑶,罗美婷,向月涵/柑行海外宣讲团/广西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